「冷冬」傳言不靠譜,今年仍是「暖冬」?當心小麥旺長受凍!

溫馨提示: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您就可以免費收到三農大喇叭每天為您推送的最新三農政策、實用技術、價格信息、市場行情等內容了。謝謝您的關注與轉發!

前一段時間,網絡傳言有專家預測今年是“冷冬”,如今,國家氣候中心出面闢謠了!!對於咱們老百姓來說,不管是“冷冬”還是“暖冬”,讓咱們的小麥等莊稼不受凍害才是根本。後面關於小麥冬前旺長防凍的知識,大家可以參考!

針對近日網絡上“2018年是冷冬”的傳言,國家氣候中心10月16日闢謠稱,此說法十分離譜,十分荒謬。預計今年冬季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出現冷冬的可能性不大。接下來看看權威消息!

“冷冬”傳言不靠譜,今年仍是“暖冬”?當心小麥旺長受凍!

暖冬

“冷冬"傳言荒謬,預計冬季氣溫偏高

國家氣候中心表示,隨著季節更迭,秋冬季冷空氣日漸活躍,社會公眾更加關注今冬的氣候預測情況,在此背景下,網上相關"冷冬"傳言增多,甚至出現“2018年是冷冬,且從今往後一直到2025年,氣溫一年更比一年冷”的說法。國家氣候中心稱,上述說法十分離譜,十分荒謬,吸引公眾眼球,製造公眾恐慌。

關於2018/2019年冬季氣候趨勢,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出現冷冬的可能性不大。主要理由如下:

  • 2018年6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轉為偏暖並不斷髮展增強,此次增暖將繼續發展,並於2018/2019年冬季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厄爾尼諾事件時,東亞冬季風強度弱,中國氣溫普遍偏高。
  • 中國冬季氣溫受到東亞冬季風各環流系統的協同作用。2018/2019年冬季歐亞大氣環流整體以緯向型為主,不利於冷空氣頻繁活動,有利於中國氣溫大範圍偏暖。
“冷冬”傳言不靠譜,今年仍是“暖冬”?當心小麥旺長受凍!

氣候預測專業性強,國家氣候中心是唯一官方部門

國家氣候中心介紹,氣候預測是專業性很強、科研型突出的業務,需要大量的氣候觀測資料為基礎、高分辨率數值預報產品為支撐、動力和統計的診斷分析,才能慎重得出科學結論。

正因為氣候預測的複雜性和科學性,《中國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明確規定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按照職責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並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補充或者訂正,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是中國短期氣候預測產品發佈的唯一官方部門。

“冷冬”傳言不靠譜,今年仍是“暖冬”?當心小麥旺長受凍!

如果是暖冬、小麥要防止旺長受凍

小麥冬前旺長表現為麥苗生長細嫩,莖數偏多,冬前葉面積係數過大;幼穗分化進程提前,嚴重年份和地塊冬前拔節。小麥冬前一旦發生旺長,不僅冬前過多消耗了土壤養分,抗寒能力下降,而且對隨後的生長髮育構成潛在的危害。

一、小麥冬前旺長的危害

凍害。麥苗徒長後,由於苗子生長幼嫩,莖數多,生長細弱造成抗凍能力低。同時,旺長植株體內積累的糖分少,在冬季遇到-10℃、持續5小時左右的低溫時,就會發生凍害。

返青慢。冬前旺長小麥早春生長遲、返青慢,返青期一般推遲7~10天,早春生長量明顯不足。具體表現為春季噴根晚、新根條數少、旺長嚴重的基本無春生新櫱,直接導致分櫱成穗率低,畝穗數減少。

紋枯病重發。

冬前旺長總莖數偏多,群體內通風透光不良,中、下部溼度高,春季紋枯病、白粉病等常發性病較重。

倒伏。多數冬前旺長小麥因群體大,群體內部光照不足,基部節間伸長過量,長度較長,稈壁較薄,彈性較差,抗風災能力顯著下降,後期極易發生倒伏。

根系弱。冬前旺長小麥地上部分與地下生長平衡失調,地下根系生長較弱,條數少,入土淺,活力差,灌漿後期吸水功能衰減速度快,抗乾熱風能力顯著下降,早衰現象明顯。

“冷冬”傳言不靠譜,今年仍是“暖冬”?當心小麥旺長受凍!

二、小麥冬前旺長的成因

播種過早。播種過早造成冬前積溫過高,很容易形成冬前旺苗。田間表現一般為葉片狹長、垂披,分櫱不足,主莖和一部分大櫱冬前幼穗分化即進入二稜期。

播種量過大。播種量過大造成冬前群體過大,易形成旺苗。田間表現一般為生長擁擠,個體發育差,分櫱很少。

肥水過量。肥水過量,尤其是氮肥用量過多,也會引致冬前旺長。田間表現一般為分櫱多,葉片寬大,田間鬱蔽嚴重。

品種原因。品種選用不當形成的旺苗。一些春性及弱冬性品種播種過早,也會導致冬前旺長。這類旺苗冬季最易受凍。

此外,冬前氣溫偏高,雨水偏多也會造成小麥苗旺長。如果存在以上問題的小麥田一定要注意控旺,以免影響小麥後續生長,甚至造成嚴重減產!

“冷冬”傳言不靠譜,今年仍是“暖冬”?當心小麥旺長受凍!

小麥生長旺

三、小麥冬前旺長的防控措施

1、鎮壓。鎮壓是控制小麥旺長的有效措施,方法簡單效果好。通過鎮壓損傷地上部葉櫱,抑制主莖和大分櫱生長,縮小分櫱差距和過多分櫱的發生,促使根系下扎,達到控制旺長的目的。

鎮壓視苗情長勢,冬前可進行多次。要掌握“地溼不壓地幹壓,陰天不壓晴天壓,早晨不壓中午壓”的原則。

2、深中耕。深中耕控旺不僅有效,而且控制效果時間長。當麥苗主莖長出5片葉時,在小麥行間深鋤5~7釐米,切斷小麥部分根系,減少植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以抑制地上部分生長,減少無效分櫱,促進根系發育,控旺轉壯。

注意,對地力不肥、播種量過大造成的“假旺苗”或根系發育差的,不宜採用此方法。

3、化控。小麥旺長地塊還可使用生長調節劑來進行控制,可於11月中下旬噴施,幫助抑制旺長小麥莖杆伸長、縮短節間、促進分櫱、增加抗逆能力,確保麥苗安全越冬。

化控與鎮壓結合起來效果更好。

“冷冬”傳言不靠譜,今年仍是“暖冬”?當心小麥旺長受凍!

4、澆凍水。在越冬前還需澆凍水。此舉不僅可以穩定地溫、促進根系發育、幫助小麥安全越冬,還可以塌實土壤。

冬前澆水結合追肥,還能對生長過旺脫肥的麥田補施肥料。

有些農戶將牲畜趕到麥田啃青控旺,這樣做只會對旺長的小麥危害更大。

啃青後,葉片部分被全部吃掉,有的甚至連根拔起,大大削弱了營養物質的製造和累積,影響小麥的生長髮育。此外,被啃食的小麥呼吸作用增強,養分消耗增大,麥苗的分櫱節外露,冬季來臨使大量的麥苗受凍死亡。來源:央視新聞 、三農大百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