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朱旭先生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回味他的教诲

工作关系,2013年3月底,我在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听朱旭先生讲了一课“演员如何创造人物形象”。我的第一印象是他爱思考、风趣、大师风范。今天,

对他最好的纪念之一就是回味再三先生的教诲,代表我深深的敬意与怀念。

纪念朱旭先生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回味他的教诲

摄影吴平

1、大家都知道人艺有句话,洪深说的,“会演戏的演人,不会演戏的演戏”……这就是文艺(表演)的根本性质。

2、演员一辈子演人,演好了就是那么回事儿,演不好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3、《红楼梦》为什么那么招人喜欢,被称为红学?就是因为每个人物都那么鲜活。

4、有个法国评论家看过《茶馆》后写道,我从此理解了中国为什么会有1949年的革命(成果)。用老舍先生的话说,里面的每个人物我都好像给他们算过命。

5、(我国)相当长时期人物(表演)是概念化的,不是具体的,是思想的符号,这种戏太多了,它不好看、站不住。说北京人艺有《茶馆》《蔡文姬》啊,其实也演过很多糟糕的戏,都留不住,所以大家也都忘了。

6、通过人物揭示思想也有麻烦的时候,要不《红楼梦》怎么成红学了呢?作者自己都说“谁解其中味”。现在好像也没有一个人敢说他都懂了,但是谁都能从中得到这个,得到那个。

7、于是之演《龙须沟》的程疯子的时候,总结了三条:眼神、手势、步态。由此找人物的自我感觉。苏联专家说这是由外到内,于是之为此苦恼了很多年,说怎么闹了个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啊。后来大家争论,到底是由外到内,还有由内到外?我说呢,上帝给什么(就)要什么。于是之非常同意这句话。

8、1957年双百方针,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然后讲演员不管怎样做,只要做什么、为什么做。我就疑惑,大家也争论很激烈,后来我很得意,在这一条上没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始终研究怎样做。在中国是这样的,一进科班,老师都是教你怎样做,云手、眼神……

9、文革刚结束时,我写过一篇《形象的矛盾和演员的创造》,我就提出,没有自身矛盾的人物不是艺术形象。编辑最后把我这句话给删掉了。有人问,没矛盾行不行?我说这不是行不行,是观众爱不爱看的问题。毛主席教导,事物无不一分为二,怎么能没矛盾呢?

10、有的演员想,这次演这个,下次演那个,不想重复。我觉得这是错误的,这就给手脚束缚住了。我后来得出一条,演哪个就是哪个,就是这一个,有相似的地方就让他相似去!最后不会相似的,只要认真地研究这一个。

11、《演员的自我修养》第三本说,创造人的身体生活以达到创造人的精神生活。其中有一个解释挺好玩儿,就像飞机在跑道上起飞,一个翅膀是把握住人物的自我感觉,另一个翅膀是在规定情境中,飞机肚子在跑道上跑代表按照人物的逻辑连续动作,最后动作全部完成了,就好像人物的精神世界展示给观众了。

12、有一次我问裘盛戎先生,您在台上《盗御马》是怎么回事儿?我没想到,他告诉我:“我看见了。”我意思您在台上动作那么多,到底顾哪头儿呢?他竟然说都看见了……我后来一想也对,裘盛戎从小干这个,现在是锣鼓点儿跟他,不是他跟锣鼓点儿。演员到这般境界,一切怎样做都放下意识里面去了,这时候的注意力全在做什么、为什么做,人家斯坦斯拉夫斯基说演员不管怎样做,说的是这个高层次,不是傻啦吧唧真的不管怎样做。

13、我做演员在舞台上、镜头前只有一套,没有两套。有人开玩笑说,演员在画面中、焦点外。我觉得演员老老实实,不吃亏。你学老油条干什么呢?焦点不在我这儿,就可以随便?所以我也不看分镜头,我也不懂。

14、演员最就怕演了一次茄子,以后是个紫的就找你。演员最后看的就是文化艺术修养,一辈子毕不了业。我有回演盖世太保,根本不明白怎么回事儿,看《我的奋斗》脑袋都大了,那次教训告诉我,演员可不能无知啊,就是得多有知识。

15、北京人艺建院时有个学习委员会,领导是焦菊隐先生。抗美援朝时,还读美国书呢。另外小时候,我爱看京剧爱唱,爱听相声,听书。评话老艺人对我讲过表演是五个字:(道)理(感)情(品)位趣(味)噱(头)。京剧是三个:字儿、味儿、劲儿。你看咱们中国人多善于总结。

朱旭大师,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