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第六代导演吗?

态度帝


关注令狐伯光,带你了解影视娱乐大小事!


本贴是上个问题“如果要为中国大牌导演们排个座次,你会如何排”的第二篇,上篇为中国第五代大导演排名,有兴趣的读者欢迎翻看,也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中国内地第六代大导演:贾樟柯,娄烨,王全安,王小帅,张元,管虎,曹保平,宁浩,陆川——

中国内地电影,在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过后,开启了中国商业大片的时代,从此中国内地大导演,在道路上面也走上了三条截然不同的路子,文艺片,文艺商业片,和纯粹商业片。

文艺片第六代大导演当中,排名第一肯定是贾樟柯,无论是其作品的开创和特殊风格,再到国际a类电影节的获奖的数量,都是如此,近年贾樟柯有沾商业,但无论《山河故人》和《江湖儿女》还只是沾边。

排名第二自然而然是娄烨了,如果贾樟柯的片子在写实当中,还留着几分江湖的气息,那么娄烨的电影以写实,暗黑和情色为主,同样是风格的特殊,再到国际a类电影节奖项,仅次于贾樟柯。

第名第三的是王全安,排名第四的是张元,排名第五的是王小帅,这三名导演文艺片同样都有各自的风格,在国际a类电影节奖项上面成绩也非常不错,后期开始转型商业片,但是成绩不尽如人意。

(张元这种吸毒,更是不用多提)

文艺商业片排名第一是管虎,管虎早期也拍现实类文艺的影视剧,但是后来的《斗牛》《杀生》等,都是商业和文艺结合俱佳的片子,直到《老炮儿》一片,把文艺和商业结合到了最佳。


曹保平则是中国第六代大导演当中,警匪类型片的佼佼者,同样能排在第一或者第二位。

排名第二的则是宁浩,宁浩和前面导演不同,除了出道前拍了文艺片之外,后面如《疯狂的石头》的疯狂喜剧系列,再到《无人区》《心花路放》等等,一直都是非常明显的类型商业片。


多提一句:宁浩,徐峥和黄渤铁三角打造的“坏猴子72变青年导演扶持计划”,为中国电影未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六代知名大导演排名最末尾,自然而然是陆川。陆川早期凭借姜文加持,文艺片《寻枪》不错,真正独立执导最佳的文艺片,可能只有一个《可可西里》,后来转战商业片的成绩。


陆川无论是野心巨大的《南京南京》,再到《王的盛宴》和《九层妖塔》,证明其水准是才天无华,在青年巅峰时期文艺商业片,水平就沦为第五代导演后期水平,后面作品只怕不会转好。

至于,中国内地第六代纯粹商业片导演,大概便是2012年徐峥《泰囧》票房破10亿过后,专门只怕商业类型大片的导演。但按照时间来看,2010年过后已经是中国第七代导演,但现在又没有这个说法了。


那么,按照2012年到2018年,中国内地票房最高的电影找就行了。

《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再到《绣春刀系列》导演路阳,和《动物世界》导演韩延,《心迷宫》导演忻坤钰等,这些是文艺和类型结合的青年导演,现在比较年轻,暂时不列。


其它自然就是徐峥,吴京,开心麻花等,大家顺便排名便是了。


关于中国第六代大导演的列举还有排名,本贴大概分析一下,下贴写香港大导演分析和排名,欢迎大家翻看贴子,也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令狐伯光


“第六代导演”作为一个难以明确界定的范畴,一般来说,包括路学长、王小帅、管虎、娄烨、张元、章明、王全安、贾樟柯等导演。新世纪以来,当“第五代”纷纷投入到古装片创作中时,“第六代”,这个中国的另一重要导演群体却集体失语,在十年里竟未能创作出一部古装片。不能否认,与“第五代”相比,商业价值的相对薄弱成为延宕“第六代”古装片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从深层次创作心理与倾向来看,“第六代”在古装片创作上的集体失语,与其一贯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息息相关。

与“第五代”醉心于历史书写不同,“第六代”专擅描绘周遭现实生存境况中的个体际遇,在琐碎、庸常的日常生活中传达出驳杂迷离的个人体验。与前者的宏大叙事相比,“第六代”是微观的,是私语化的。“电影对于他们来说不再为一代人代言,而是从个人体验出发,通过个体的生命经历和情感遭遇折射的自我心态……与第五代那种对历史、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挥写相比,‘第六代’导演更关注作为个体的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状态。”

新世纪以来,无论是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日照重庆》,管虎的《西施眼》,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娄烨的《紫蝴蝶》,张元的《绿茶》还是贾樟柯的《任逍遥》《三峡好人》等影片,其现实主义笔触同古装片创作的历史性、虚构性形成了明显的隔阂。或者简言之,“第六代”惯于到当下、到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领域里寻找创作素材,而古装片则依赖于历史想象与书写。这或许便是“第六代”在新世纪十年古装片创作中集体缺席的深层次原因。

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第六代”的私语化、日常化创作倾向是否决定着这一群体不会投入古装片创作?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新世纪以来,当“第五代”将视野从欧洲转移到美国时,“第六代”逐渐取代前者,开始参与国际电影奖项尤其是欧洲电影奖项的角逐,以前辈们当年如出一辙的文化策略开辟出一条外向化路径。《过年回家》《图雅的婚事》《三峡好人》等影片在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的折桂,表征着“第六代”已悄然担负起了“第五代”逐渐抛弃的文化精英责任。

而随着“第六代”的声名日隆,“在整个中国电影历史格局中,‘第六代’导演现在正从边缘地带逐步走向中心地带,从过去的地下作者、体制外的‘另类’,进入到电影的中心地带、主流电影的领域。”随着这种地位变化而来的是一种叙事题材与视野的变迁,即从微观的日常叙事走向宏阔的历史书写。

以管虎为例,从2002年的《西施眼》到《斗牛》,再到2012年的《杀生》,其题材由反映江南小镇三位女性的生存状态,到深入历史中去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绝处求生的故事,再到建构一个消弭真实时间的封闭小镇以寄寓自己对于专制与个性自由的认知,历史重述的野心越来越大。

当然,最具代表性的还是贾樟柯。如果说《站台》《任逍遥》《世界》还是时代语境中个体命运的挥写的话,那么从《三峡好人》开始其影像叙事重心开始发生转移,不再执着于描绘蒲草般的小人物的命运,而是力图展现特定的时代风貌。其后的《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两部准纪录片形态的影片,均以小人物穿行于历史的手法,将历史往事娓娓道来。从描绘时代中的个体,到以个体来重述历史,贾樟柯以这种渐变式的方式加盟到主流历史的书写当中。

“至此,一如全球及欧洲艺术电影,中国艺术电影曾携带或预期携带的社会批判性已濒于耗竭,文化精英的书写已不再根本有别于政治与经济精英们的主流选择,而与大众文化价值及非/反历史表述渐次趋同。”

2011年,贾樟柯宣布筹备古装片《在清朝》,2012年,陆川的影片《王的盛宴》上映,意味着古装创作开始进入“第六代”的视野。无论如何,当“第六代”导演投入到古装片创作中时,恐怕同样会经历精英话语与大众经验相抵牾的磨合阶段。当然,就像“第五代”一样,这种精英话语最后同样难免要俯就与沦陷于大众商业话语之中。


影视圈Magazine


有第六代导演,第六代导演大都是出生在60~70年代,基本上没受过文革的影响。

管虎、娄烨、贾樟柯、王全安、陆川等知名导演都是第六代导演,这些导演的一些代表作我都看过,每个导演都有每个导演的风格,他们拍出的作品都有可观性,每部影片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根据导演的不同风格,来选择你要看哪个导演的影片。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管虎,是在看了他的《老炮儿》之后喜欢的,通过两个时代,两个人物,大部分是社会底层的老炮儿的时代虽已过去,但仍风光无限。

娄烨《苏州河》贾樟柯《山河故人》《小武》

陆川《可可西里》《南京!南京》《寻枪》王全安《月蚀》,这些导演的一些代表作感兴趣的也可以看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