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小區「神經元」 讓「城市大腦」更智能

基於協成治安數據平臺,省公安廳日前下發文件《福建省公安廳關於貫徹落實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快發展的意見》明確規定2020年完成全省出租屋的數據工作要求,智能網關和煙感將成標配,目前已要求廈門集美,泉州晉江試點工作,聯合省級運營商,採取安裝寬帶送設備方式,運營商採取月租模式收回成本,協成提供智能網關設備。

據上海市普陀區政府消息,先進的門禁識別系統、自動煙感報警裝置、智慧路燈、匯聚業主生活習慣等信息的大數據平臺……這樣的“智慧社區”畫面離居民的生活將不再遙遠。日前,長壽路街道音樂廣場小區就把“智慧社區”建設提上了日程,歷經半年籌備,經小區706戶業主共同決策,高票通過了用維修基金建“智慧社區”的方案,不日將開始動工。 “智慧社區”項目的順利開展體現出了音樂廣場小區高度“自治”的和諧氛圍。正如長壽路街道辦事處負責人所說:“激活更多小區‘神經元’能讓‘城市大腦’更智能,對於基層更重要的是,業主以主體身份全程參與到社區事務決策、推動、建設的整個過程。”

一拍即合,自主激活“城市大腦神經元”

9月11日,在音樂廣場小區對“智慧社區”實施方案徵求意見表開箱唱票的業主大會上,記者見到了業主代表,他們就是這次小區改造的推動者。

“我們小區物業、業委會、居委會‘三駕馬車’一直配合的很好,現在小區里老人越來越多,業主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就想利用高科技手段把小區安全、環境等方面的品質再提升一下。”一位業主介紹說。

業主們提議後,街道馬上就有了回應,確定了“政府引導、公眾參與、市場運行、社會共治”的16字原則。在街道牽頭、長壽派出所的全程參與和協調下,很快,由業委會、物業、智慧社區建設單位和長壽路街道四方共同出資的初步建設方案出爐了。

居委會、業委會多輪聽取居民代表意見,反覆商議調整,最終確定了資金配比和建設施工方案。據業委會工作人員介紹,“此次項目資金來源與以前老舊小區改造有很大不同,並不是單純依靠政府或者物業公司,業主們更願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區業主動用106萬左右的維修基金,用於整個小區的升級改造,這一方案提交業主大會投票獲得了高票表決同意。

九大系統,營造社區“溫暖宜居生活圈”

所有社區建設項目向居民透明公開,這是音樂廣場小區業委會一貫的作風。這次“智慧社區”建設更是如此,小區每棟樓的大堂裡都添置了一塊展板,展示項目建設的九大工程。

“機動車進出自動識別收費系統,非機動車進出自動感應門,區圍牆上方安裝電子圍欄,門禁系統改造升級,每戶對講門鈴提升至可視對講、視頻監控,居民家中安裝智能煙感、燃氣監測和老人腕錶等可選功能,公共區域加設環境監測、智慧路燈和智能井蓋等工程,音樂廣場智慧社區管理平臺……”一個個細節展示讓居民更清楚理解了“智慧社區”建設的亮點和特色。

居民們一邊看,一邊交流著對“智慧社區”的看法:“我們願意裝這個煙感燃氣監測系統,主要為了家裡老人的安全,爸媽住在這邊,我們一兩個月來一回,有煙感系統和智能手環我們才能放心。”“我覺得有了智慧社區微信平臺能讓咱們聚在一起做些事,彼此之間聯繫也更緊密了。”

升級改造帶給居民的,不僅僅是智能門禁、智慧物聯等硬件設施智能化的驚喜,以及聯通業主、物業、公共服務企業、政府部門、商家等之間的平臺,更是小區業主與業主之間的情感紐帶。

智慧社區建設單位將為小區量身打造名為“音樂之聲”的微信公眾號,包括通知通告欄、物業費停車費繳付便民生活直通車、業主和社區志願者等版塊,業主通過實名認證和身份校驗後在線上完成“自主治理”,不僅有效保障了表決意見的真實有效,也讓過去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的線下徵詢、開會等程序性工作變得高效、便捷,還可以通過業主自治,約束其他業主的不文明行為。

業委會尹主任告訴記者,“通過平臺,居民可以找老鄉、找舞伴、找漫友、找人一起送娃上學,甚至給我們物業提建議,那都不再是事兒。”物業經理李國祥也感慨道,“平臺能通過各種圈子、群落建設,改善小區的社交生態,消除業主們曾經對門不相識的隔閡,增強彼此溝通,提高社區溫度,這更加契合了以人為本和建設宜居城市的本質。”

多方聚力,協同共促“社區治理新格局”

讓居民們最大程度參與社區建設的全過程,這才是社區治理的應有之義。社區自治共治的優勢在“智慧社區”建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推進程序上,業主們“一手包辦”,從意見徵詢、方案論證到業主大會表決,業主們全程參與,共同決定小區事務;建設內容上,業主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點單”:非機動車進出是用道閘還是道閘樁?門禁系統用人臉還是微信?在小區哪些位置安裝攝像頭?全部由居民說了算;施工單位上,硬件和軟件供應商通過市場競價、居民選擇來敲定。

長壽路街道負責人表示,“智慧社區的意義,不僅僅侷限在一個小區,樹立了一個自治的樣板,我們希望更多的社區居民有這種意識,充分發揮自治的力量。”社區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企業、居民、社會都要各司其職、各展其長。在本次改造過程中,街道出資對獨居老人等被關愛群體免費安裝智能煙感、燃氣檢測系統等,做好託底保障服務。延華智能、西區移動公司、西部集團三家企業“出智出資”積極參與和推動,帶頭履行企業的社會職責;而小區全體業主,作為此次改造的“主導推動者”和“最大出資方”,用事實證明,他們不僅是精細化管理最大的“受益人”,更是社區治理的最強“生力軍”。

據悉,普陀區今年重點推進“智聯普陀城市大腦”平臺建設,依託“互聯網+”和物聯網系統等新興科技提升社區管理和服務水平。將來,音樂廣場“智慧社區”平臺數據將與“智聯普陀”、“智慧公安”等平臺的數據融匯,充分發揮“城市大腦神經元”作用。接下來長壽路街道將全力支持類似音樂廣場這樣條件成熟的小區,運用自治+共治平臺,加快推動“智慧社區”建設,充分激活自主“神經元”,讓更多人感受到“城市大腦”的便捷與溫度。

基於協成治安數據平臺,省公安廳日前下發文件《福建省公安廳關於貫徹落實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快發展的意見》明確規定2020年完成全省出租屋的數據工作要求,智能網關和煙感將成標配,目前已要求廈門集美,泉州晉江試點工作,聯合省級運營商,採取安裝寬帶送設備方式,運營商採取月租模式收回成本,協成提供智能網關設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