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變「躬匠」,日系車中了什麼毒?

一直以來,日本企業的工匠精神都為世人所稱道,日本企業也因為工匠精神在世界上擁躉無數。然而,就像冰淇淋終究會融化,日本企業工匠精神的傳說也終會破滅。

8月9日,馬自達、鈴木以及雅馬哈發動機三家企業宣佈,在新車出貨前的質量管理檢驗環節發生了違規做法,三家企業均存在數據造假。一石激起千層浪,日系車之前的種種劣跡再次浮上水面。

工匠變“躬匠”,日系車中了什麼毒?

只要鞠躬道歉,大家就一定會原諒的啦

排放造假會傳染?

2016年,日產汽車舉報三菱汽車排放和油耗造假,從此拉開了日系車排放造假的序幕。三菱汽車社長相川哲郎召開新聞發佈會承認,該公司有四款微型汽車在燃油經濟性測試中存在違規操作,以降低排放數據,共涉及62.5萬輛汽車。

隨後,心機婊日產成為了三菱汽車最大的單一股東。然而,去年10月日產宣佈,數十年來日產僱傭了沒有資質的人員對汽車進行最終檢查,雖然只涉及日本,仍然召回了120萬輛汽車。

工匠變“躬匠”,日系車中了什麼毒?

日產生前也是個體面人

光是質檢員無證上崗還不夠,日產還被發現也進行了排放造假,真是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日產。日產旗下在日本銷售的19款車型涉及到了尾氣排放和燃油經濟性造假,日產尷尬不?

今年3月的時候,一向以技術著稱的斯巴魯也爆出了篡改數據的醜聞,雖然斯巴魯聲稱篡改前的數據已經達到了標準,對車輛品質沒有影響,但眾人已經對斯巴魯失去了信任。

工匠變“躬匠”,日系車中了什麼毒?

舉報三菱的時候就沒想過自己也會有這一天?

以前國人總覺得鄰國日本是一個處處充滿誠信禮儀的國家,然而,汽車界的醜聞不斷,讓日本車企的誠信轟然倒塌,不過九十度的鞠躬倒是沒有丟掉禮儀的標籤,“躬匠精神”由此而來。

工匠變“躬匠”,日系車中了什麼毒?

日本製造的金字招牌成了廢紙

製造業“聲援”車企

日本車企出了醜聞,供應鏈也沒閒著,其他做不到,分擔罵聲還是可以的。所以,去年10月,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被爆篡改數據。

這家1905年創立的企業發佈消息稱,其篡改了包括強度在內的部分鋁製品的性能數據,並且將不合格產品改為合格,更可怕的是,神戶制鋼十年前就已經開始這樣操作了。

工匠變“躬匠”,日系車中了什麼毒?

鋼材不合格,碰撞測試自然也難以過關

僅僅一個月後,日本化工企業、全球碳纖維材料巨頭東麗集團發佈消息稱,其子公司東麗HC存在篡改產品強度數據行為。

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間,東麗HC為達到客戶要求,篡改了用於製造汽車輪胎內襯簾布的滌綸工業絲的強度數據。曝光前,東麗HC已篡改149起強度數據,產品銷往13家日本企業。

工匠變“躬匠”,日系車中了什麼毒?

內襯簾布主要用來保護車輪橡膠,抵抗車輪行進時的張力

甚至用來保命的安全氣囊,在日本企業這裡也變成了殺人兇手,這就是著名的“高田氣囊”,人送外號“殺人氣囊”。

一次交通事故中,本田車的高田安全氣囊彈出後其中飛出的金屬片割破了駕駛者的動脈,造成其失血過多死亡。隨後高田氣囊被爆所生產的氣囊不合格,安裝的時候偷工減料,導致慘劇發生。

2018年2月28日,澳大利亞政府強制要求汽車生產商和經銷商召回安裝了高田問題安全氣囊的汽車,共計大約230萬輛,是澳大利亞迄今規模最大的汽車召回行動。而在全球,這一數字將超千萬。

工匠變“躬匠”,日系車中了什麼毒?

保護生命的安全氣囊成了殺人兇手

高田氣囊的造假行為,不僅僅是坑害自己,也坑害了一票採購高田氣囊的汽車企業,包括豐田、本田以及寶馬等國際大廠。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日企混的越來越不好,這種情形下膽子大的動起了歪腦筋。

這種做法無異於自取滅亡,國際化的競爭中不管價格如何改變,不變的應該是企業過硬的產品質量和企業誠信。貪圖一時的小便宜,砸掉的卻是幾十年才樹立起的金字招牌。

黑科技翻車

今年日系品牌最頭疼的莫過於本田,先是1.5T發動機發生“機油增多”,引發退車潮,相關車型被迫召回,而後URV又由於剎車系統缺陷以及機油增多宣佈召回。

同樣翻車的還有馬自達,先是發生了昂克賽拉斷軸事件,隨後被曝光在2017年美國IIHS測試中,阿特茲發生了本質的斷軸,並且A柱在碰撞後發生了彎曲,直接影響到車門。

工匠變“躬匠”,日系車中了什麼毒?

昂克賽拉突然說它“腳疼”

一向號稱品控嚴格的豐田,最近也登上了質量投訴網站,在車質網上,關於卡羅拉變速箱的投訴也是不絕於耳。以平順著稱的CVT竟然發生了頓挫,到底是品控不嚴還是先天缺陷,豐田至今沒有給出說法。

隨著排放法規逐漸嚴格,日系車不得已玩起了各種新技術,結果由於太激進,把自己玩進去了。科技創新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但是能不能對新技術多進行一些驗證再拿出來用?拿消費者當小白鼠是不是不太合適?

工匠變“躬匠”,日系車中了什麼毒?

卡羅拉作為豐田最暢銷的車型,出了問題不應該解決一下嗎?

勸各位一句

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是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在中國的銷量好壞,能決定某些汽車企業一半以上的收入,這一點大眾應該深有體會,不知道各位日系品牌GET到沒有。

同時我也很好奇,為何日系品牌每次出問題都不涉及中國,難道賣給中國的汽車都是完美的?日本車企接二連三的造假醜聞,對中國消費者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當日系車跌落神壇,消費者在選車過程中就能變得更加理性。

之前大眾DSG也被吹上了天,後來發生召回以後,消費者對雙離合變速箱的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轉變,不再去盲目地追求最新的技術。當然,走下神壇也意味著加價銷售該停一停了,說的就是你,漢蘭達!

工匠變“躬匠”,日系車中了什麼毒?

就目前來看,中國車市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