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滄浪亭在混搭中圓融

▌滄浪亭,本是蘇州一處著名的古典園林。2018年5月18日至8月29日,由吳洪亮擔任策展人的“自·滄浪亭”當代藝術展在蘇州金雞湖美術館展出。此次展覽的一大特色,是將古代蘇州的造園觀念,應用於當代藝術的策展設計之中。滄浪亭和當代藝術展,聽起來是不搭界的雜糅,但在展覽現場,各種古今中外的元素卻在策展人的協調下,於內在藝術思想上達到協調、圓融。“慢行、不言、靜觀、遐思”,是古代文人在滄浪亭中的生活狀態,也是今天策展人對觀眾的期待。生活的層層滋味,古人在園林中細細品讀。換一個角度,多一方視野。在這以園林為基調的當代藝術展中,更需要觀眾用一顆沉靜的觀展之心,去發掘策展人吳洪亮在視覺與聽覺展示中佈置的種種藝術趣味。

自·滄浪亭在混搭中圓融

王冬齡《竹徑》配合滄浪亭原本“前竹後水,澄川翠幹,光影會合於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的詩意

滄浪亭:心靈的地圖照進現實

▌別以為蘇州園林僅僅是聽風賞月的雅玩之地,它還是造園者自身心靈的寫照。曲折蜿蜒的小徑是園林的血脈,小徑又時而分成岔路,向左還是向右—這本身是一種抉擇,也是一種無可避免的糾結、矛盾。屈原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這句話自古以來就暗示著中國文人在官場中的進退選擇。宋人蘇舜欽(1008-1048)是滄浪亭的第一任園主,這座小小園林中的曲徑、岔路,也隱喻著他在心靈地圖中,對出世與入世進行的抉擇。然而在現實中,這種選擇反而轉變為遊覽上的趣味,路線的每一次選擇,都意味著不同的視角和新的觀賞驚喜。

自·滄浪亭在混搭中圓融

宋冬《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表達著一種在選擇中矛盾的哲學趣味

蘇州園林式策展觀:移步換景中的驚喜

▌現代博物館這一概念,本身源自西方。因此博物館的策展觀念,長期以來都是以西方為主流。今天中國各地常見的展覽,大多體現著西方博物館的策展觀。在這些展覽中,往往通過線路安排,就能感受到作品之間的主次關係。與此不同的是,吳洪亮由滄浪亭延伸出的策展觀,其展覽步道的設計,就像園林小徑的延展方式一般,隨著觀眾在岔路前選擇的調整,移步換景過程中的作品隨時都會轉變主次角色,觀者心裡也會湧現驀然回首式的驚喜。

自·滄浪亭在混搭中圓融

古典園林景象映襯著谷文達的簡詞碑

“自·滄浪亭”的展品選擇:在混搭中圓融

▌在具體參展作品上,吳洪亮運用了“古今中外”的作品來共同呈現滄浪亭園林本身蘊含的,關於選擇、矛盾等哲學議題的思索。在他看來,展覽的基調雖然在滄浪亭,但他並不會將自己限制在那裡,畢竟我們從古代藝術中,想要仰望的是未來的無限可能。也正因如此,無論是那些看起來很古典,使用了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元素的作品,還是潮流感十足的當代藝術,抑或是來自日本的作品等,都可以被放在統一的策展觀念之下,令觀者體會在混搭中圓融的美學新趣味。另外,在吳洪亮看來,他除了希望觀眾可以靜心看展外,並不強求大家去體會“自·滄浪亭”中蘊含的對於人生哲學的思索,畢竟看展覽也是一種有趣的放鬆。

自·滄浪亭在混搭中圓融

古典味和當代味作品共陳一室

以“水”之名:串聯你的眼睛、耳朵和心靈

▌滄浪亭,一座以水為名建造的園林。“自·滄浪亭”,在這個中國當代藝術展中,策展人同樣用水串聯著他的種種巧思。譬如展覽的電子海報,一滴水墜入池,激起層層漣漪。吳洪亮還請了作曲家,專門創作了沉吟的流水聲,隱約襯托在展場的背景之中。再或者,日本藝術家井上有一的書法《花》,同樣用了躍起的水珠來呼應“滄浪”主題。十分特別的是,本次展覽還為觀眾配備了電子手環,用來記錄參觀過程中觀眾心中起伏的波瀾,最後大家還可以在手機終端看到自己心中的滄浪水圖。當然,心中的水圖如何描繪,總要看觀眾在這裡留下的耐心與慢步。

自·滄浪亭在混搭中圓融

每位攜帶手環看展的觀眾,都可在參觀結束後,用手機接受自己專屬的“心靈水圖”

自·滄浪亭在混搭中圓融

滄浪亭:武藝《先賢像傳》

自·滄浪亭在混搭中圓融

自·滄浪亭在混搭中圓融

自·滄浪亭在混搭中圓融

展覽現場

自·滄浪亭在混搭中圓融

展覽現場

自·滄浪亭在混搭中圓融

蘇州園林式策展觀下,觀眾的參觀動線可以有更多自主性

圖片提供/蘇州金雞湖美術館

《自·滄浪亭在混搭中圓融》選自《藝術商業》7月刊,點擊下圖瞭解雜誌詳情,訂閱雜誌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自·滄浪亭在混搭中圓融

《藝術商業》7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