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晏陽初故里文化名片 助推巴中鄉村振興發展

近年來,晏陽初文化在巴中競相開綻,晏陽初博物館、晏陽初大道、晏陽初文化牆、晏陽初講堂等早已融入巴城,走進了百姓心中。

巴中,作為晏陽初故里,是四川省委明確支持建設的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城市。巴中認真落實中央、省委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系列決策部署,按照“走在川陝革命老區、秦巴山區前列”的目標定位,全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探索鄉村振興的巴中模式。

回望歷史,鄉村振興戰略有著逾百年的探索積累,廣泛興起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鄉村建設運動,當時一批著名的知識分子和實業家,他們在鄉村基層進行了多種形式的組織創新與制度創新,努力推動包括人才、技術、資金等在內的資源“迴流”鄉村,晏陽初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曾對晏陽初作為“有識之士”開展的鄉村建設運動給予高度評價,稱其有代表性地在鄉村開辦平民學校、推廣合作組織、創建實驗農場、傳授農業科技、改良動植物品種、改善公共衛生等,取得了積極效果。

創辦平民教育 開展一場“除文盲、做新民”運動

晏陽初曾先後在國內的西學堂和美國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求學,但自幼受到儒家文化的薰陶,特別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古訓,成為晏陽初一生平民教育和鄉村改造事業的思想原動力。

1920年,晏陽初滿懷推行平民教育的決心回國。當時,大小軍閥攻伐不已,民生困苦,各種關於革命的理論蓬勃興起,對於晏陽初的教育理念,很少有人感興趣。晏陽初抱定素志,從零開始,篳路藍縷,認真著手去做。

隨著平民教育運動的開展,晏陽初逐漸認識到中國的平民教育重點在農民的教育,平教會設立了鄉村教育部,經歷了兩年的實地調查,平教會選擇河北定縣作為平民教育的實驗試點。1926年晏陽初與志同道合的一批知識分子來到定縣翟城村,推行他的鄉村教育計劃,1929年平教總會遷往定縣,全力以赴地在這裡開展鄉村教育的實踐。

在定縣實驗中,晏陽初逐漸形成了鄉村改造的整體思路,他認為中國的大患是民眾的貧、愚、弱、私“四大病”,主張通過辦平民學校對民眾首先是農民,先教識字,再實施生計、文藝、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於是,一場“除文盲、做新民”的運動全面展開。他們通過社會實踐,走上了知識分子與工農大眾相結合的道路。

1943年,他與愛因斯坦等人一道被推選為“現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貢獻的十大偉人”。1955年10月,美國《展望》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將晏陽初列為當代世界100位最主要人物之一,尊稱他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2017年12月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對晏陽初先生的平民教育和鄉村建設運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目前,晏陽初博士的學術思想、信仰及教育理論與實踐,已在菲律賓、印度、泰國、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危地馬拉、加納等國家廣泛推廣。他的平民教育理論和實踐,是中國人對世界文化的又一貢獻。

開辦晏陽初講堂 四大主題教育助力鄉村振興

巴中是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晏陽初先生的故里。巴州區突出載體培育,村村建“晏陽初講堂”,著力講好巴中故事。

日前,在巴州區化成鎮長灘河村,座座新居整齊亮麗,連片產業長勢喜人。順著水泥路村道,來到長灘河村“晏陽初講堂”,明亮的房屋裡擠滿了村民,大家專心致志地聽臺上老師講課。

“講座時長兩個小時,一是晏陽初的侄孫晏鴻國老師講解晏陽初的事蹟及治貧治愚思想;二是農業技術人員講解種植養殖技術;三是村裡的道德模範講身邊的道德故事,弘揚社會好風氣。”長灘河村相關負責人介紹。

“晏陽初是巴中人,建立講堂的目的不僅讓老百姓知道晏陽初,更重要的是傳播他在鄉村實驗中留下的平民教育思想。”巴州區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巴州區114個“晏陽初講堂”突出“四治”主題,圍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和“守法紀、明事理、促脫貧、懂感恩”等內容,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宣講、評選、教育活動,培養和發揚農民“四力”,即知識力、生產力、健康力和團結力,決勝脫貧攻堅。

“晏陽初講堂”是弘揚社會正能量的新平臺。為此,“晏陽初講堂”以文藝教育治“愚”為主題,普及生產生活法律法規,講解惠民政策和暖心故事,用自編自導自講自演的“土話俗語”講興家立業、創業故事,讓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來。以生計教育治“貧”為主題,宣講產村相融理念、宣傳惠農政策、宣講農村實用技術,轉變傳統生產觀念,做新型現代農民。以衛生教育治“弱”為主題,整治村容村貌、環境衛生,推進“文明村鎮”創建,改善家庭環境衛生,結合送醫、送文化、送科技等活動,摒棄陳規陋習,改變落後、不文明的生活習慣。以公民教育治“私”為主題,開展“星級文明戶”“孝星”“好媳婦”“致富能手”等評選表彰活動,講感恩向善美德、崇德尚禮的故事,培育文明鄉風。

“晏陽初講堂”不僅是一個講堂,更是傳播知識文化的平臺,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之一。

深挖文化內涵 打造“晏陽初故里”文化名片

如何將晏陽初文化元素與巴中深層次的有機融合?近年來,巴州區以打造“晏陽初故里”文化新名片、新品牌為主線,充分挖掘整合晏陽初文化資源,把晏陽初文化元素植入與巴河三江景區策劃及概念性總體規劃有機融合。

巴人廣場上的晏陽初文化牆是巴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上面,記者看到有“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幾個大字,還寫著晏陽初的簡介和他所創造的“一大發現、兩大發明、三大方式、四大教育、五個結合”平民教育思想。“文化牆是去年修建好的,巴人廣場人流量大,是宣傳晏陽初文化、思想的好地方。”巴州區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說。

“晏陽初故里”文化名片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非得下一番苦工夫。記者瞭解到,巴州區重點打造的“晏陽初故里”景區以草壩街、巴州四小、小街子、三江水鄉為主軸,以晏陽初故居和晏陽初博物館為核心,歷經20餘年發展和積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走進晏陽初博士史蹟展覽館,裡面陳列著晏陽初的生平照片、手跡、書籍等各類資料。據悉,展覽館展出晏陽初史蹟文物及各類資料2461件,文獻資料、音像製品500餘件(冊),文字資料2000餘萬字。其中有晏陽初遺物、手跡、筆記、原版照片及名人題詞、書畫等珍貴物品。目前,晏陽初博物館是全國範圍內宣傳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和鄉村改造運動理論中規模最大、館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

據瞭解,晏陽初博物館、晏陽初大道等是巴州區目前的“晏陽初故里”城市地標。打造好“晏陽初故里”城市地標,關係到晏陽初文化的延續、傳播。巴州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謝建華認為,要以建設晏陽初學術研討會永久性會址為目標,實施晏陽初文化產業項目,提升晏陽初博物館陳列布展,打造集中展示“晏陽初故里”形象的城市地標性建築群,將晏陽初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著力讓“晏陽初故里”“名人文化”抬頭可見、觸手可及;逐步建成晏陽初學術研調、晏陽初文化藝術長廊、晏陽初文化廣場、晏陽初街道、晏陽初學校等地標性文化工程,對晏陽初的生平事蹟及平民教育思想進行宣傳,有效增強晏陽初名人文化影響力。

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巴中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動闡釋平民教育與鄉村建設的新時代內涵,不斷擴大晏陽初先生鄉村運動試驗成果,加快建設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區、走出秦巴山區脫貧攻堅綠色發展新路子。(記者 鄭鈞太)

原標題:打造晏陽初故里文化名片 助推巴中鄉村振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