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一個如此生動名字的普通粵菜,是如何走到外國人餐桌上的?

中國改革開放這麼多年,大家最深刻的印象大概除了眼界之外,就是在飲食方面受到的衝擊最為感同身受了吧?

有著一個如此生動名字的普通粵菜,是如何走到外國人餐桌上的?

對於外國的飲食文化,通常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是麥噹噹、肯爺爺?還是西餐牛排?或者是泰國冬陰功、法國鵝肝?

也許這些你都一一品嚐過。

但是,你是否有留意過外國人最喜歡的中國食物又是什麼嗎?

有著一個如此生動名字的普通粵菜,是如何走到外國人餐桌上的?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外國人最喜歡的一樣中國菜——咕嚕肉。

咕嚕肉原本只是普通的廣府人家裡的普通媽媽做的普通菜式。手巧的媽媽將市場上買回來的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裹上面粉和蛋漿,放入油鍋裡油炸到金黃色,之後再放入鍋裡和廣東特有的鹹酸一起炒,甚至只是勾一個酸甜的醬汁淋到肉上去,就可以端上桌成為一家人光盤行動的最大動力!

有著一個如此生動名字的普通粵菜,是如何走到外國人餐桌上的?

而大概是因為從這樣菜被端上桌開始,大家看到它就不同的“咕嚕咕嚕”吞口水,所以才有了“咕嚕肉”這麼生動的叫法吧!

只是到了百多年前的清朝時期,那時候最先進的人會去哪裡?會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歐美地區留洋學習先進的知識。

有著一個如此生動名字的普通粵菜,是如何走到外國人餐桌上的?

因為當時留洋最多的要數最先被登陸中國的外國人接觸到的廣東人,那麼當到了世界各地學習的廣東人聚集到唐人街的時候,廣府菜式——咕嚕肉就適時地出現了,除了一解思鄉之苦,咕嚕肉的食材簡單,酸甜味還可以用當地的番茄醬替代中國的糖醋,因此也就流傳了開來。

有著一個如此生動名字的普通粵菜,是如何走到外國人餐桌上的?

加上歐美人喜歡酸酸甜甜的味道和吃飯不喜歡吐骨頭的習慣,咕嚕肉都能一一滿足,所以咕嚕肉也在歐美地區得到了推廣,你看即使是到了現在,唐人街上的中國餐館裡,最受外國人歡迎的中國菜,咕嚕肉還是能夠佔到最大的一席之位的!

有著一個如此生動名字的普通粵菜,是如何走到外國人餐桌上的?

咕嚕肉外酥裡嫩、一口一塊的大小相當適宜,加之沒有太多的烹飪工序,無論是廣府人還是世界各地唐人街裡就餐的中國人、外國人都對這道咕嚕歐肉情有獨鍾,雖然現在已經沒有辦法得知最早嘗試咕嚕肉的外國人是什麼感受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往後喜歡咕嚕肉的外國人都愛上了這個酸酸甜甜的味道!

有著一個如此生動名字的普通粵菜,是如何走到外國人餐桌上的?

只是到了如今講究養生和健康的年代,咕嚕肉由於油炸和肥肉這些標籤,自然受到了人們的冷落,相信不少人已經不記得自己上一次吃咕嚕肉是什麼時候了。可是記憶裡媽媽做好一盤酸甜香氣滿溢的咕嚕肉,端上桌的時候我們大家眼巴巴看著盤裡的肉食指大動的場景,怕是一輩子都忘不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