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利用人工智慧預測地震餘震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奇特的模式匹配:顯示它的數據,無論是某人的臉部照片還是餘震的位置,算法都會試圖找到潛在的模式。就拿面部識別來說,模式是代表一個人面部的像素排列,而在餘震預測中,可以用方程來解釋餘震位置的原因。

研究人員在2018年8月29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中寫道,該算法較為準確的一個原因是它使用了兩個複雜的指標,即最大剪應力變化和馮-米塞斯屈服準則,這兩個指標以前被認為與餘震無關。這些指標通常應用於銅或鋁等可彎曲材料的科學領域,而不用於餘震預測——現在這種情況可能發生了改變。

但不要因為這將從明天開始為人類提供幫助而感到興奮——正如這篇論文的共同作者、哈佛大學研究員Phoebe DeVries表示:“我們離讓它在任何操作層面上發揮作用還很遠。我們認為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第一步。”

科研人员利用人工智能预测地震余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