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魚(Sturgeon)是世界上現有魚類中體形最大、壽命最長、最古老的一種魚類,迄今已有2億多年的歷史,稱之為“水中活化石”。
鱘魚類隸屬於鱘形目,全世界現有鱘魚2科6屬27種。
鱘魚絕大多數內骨骼為軟骨,尾鰭為歪尾,口腹位。是一類生長比較快的大型經濟魚類,肉和卵都很珍貴且美味。皮可製革。魚鰾和脊索可制膠。
鱘形目的魚為我國名貴魚類,鱘科魚我國以中華鱘分佈最廣,經濟價值較高。自20世紀70年代起,捕撈強度增大,破壞了鱘魚資源,現在,長江鱘、中華鱘、白鱘都是國家重點保護對象。
鱘肝、鱘頭、鱘鰾、鱘血、鱘骨和鱘脊索,有增強人體免疫的功效。
其肌肉中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蛋白質18.6%,脂肪中的DHA和EPA(俗稱腦黃金)含量達12.5%,對軟化心腦血管、促進大腦發育和防止老年痴呆,均具有顯著功效。
在國際上鱘魚肉售價為60美元/公斤;
魚籽醬有“軟黃金”之稱,是西方人珍愛的食品 。國際市場上高達5000歐元/公斤。
鱘魚皮是製作高檔皮革製品的好原料,抗撕裂性、耐嚰性、柔韌性可與鱷魚皮媲美。
我國分佈有的鱘魚有8種,主要分佈在長江、黑龍江和新疆三個區域:
1、長江:中華鱘、達氏鱘、白鱘;
2、黑龍江:史氏鱘,達氏鰉;
3、新疆額爾齊斯河:西伯利亞鱘,小體鱘; 新疆伊利河:裸腹鱘
多數種的常見個體都在幾十公斤至數百公斤,歐洲鰉最大個體1600公斤,我國中華鱘最大個體600公斤。
中華鱘(Chinese sturgeon,Acipenseridae sinensis)屬鱘形目,鱘科,鱘屬。俗稱鰉魚、大臘子。中華鱘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1983),必須辦理相關的準養手續後才可進行養殖
身體呈梭形,前端略粗,向後漸細,腹部較平。體表有五縱行骨板狀大硬鱗,硬鱗行列間的皮膚在幼體時十分光滑,隨著個體長大,成魚時則變成不同程度的粗糙狀態。頭寬、吻尖,呈犁形,幼體吻較尖,吻端稍向上翹,成魚吻較圓鈍。
俄羅斯鱘(Russian sturgeon,Acipenser guldenstadti),又稱俄國鱘,主要分佈在裡海、亞速海、黑海以及這些水域相通的河流。俄羅斯鱘個體大,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其肉味鮮美,營養價值高,尤其是“魚籽醬”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
史氏鱘(Amur river sturgeon,A.Schrencki),又稱施氏鱘,為鱘科的一種,主要分佈於黑龍江水系。1957年,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鱘鰉試驗站首次人工繁殖史氏鱘獲得成功。史氏鱘生態適應性強,生長快,病害少,魚肉、魚卵品質高,具有很大的商業養殖潛力,目前史氏鱘成為新興的名特優水產養殖品種。
匙吻鱘(American paddlefish, Polyodon spathula),屬鱘形目,匙吻鱘科。匙吻鱘分佈在北美洲,我國於1991年開始從美國引進匙吻鱘魚苗,匙吻鱘形態奇特,幼魚可作為觀賞魚,成魚的卵和肉皆為席上珍品,尤其是卵加工成魚仔醬,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價值昂貴,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
閱讀更多 大江水產科普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