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李經羲:清王朝的忠臣與掘墓人,曾提拔蔡鍔將軍與朱老總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個人非常有趣。此人的人格非常豐富、性格非常複雜,就像是一個矛盾體:作為清王朝的大忠臣,他在辛亥革命爆發時拒不投降;但是,辛亥革命的爆發在某種程度上又與他對蔡鍔等革命黨人的縱容不無關係。

總督李經羲:清王朝的忠臣與掘墓人,曾提拔蔡鍔將軍與朱老總

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李鴻章的侄子李經羲。

李經羲(1860—1925)是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李鴻章的侄子、李鴻章大哥李鶴章的三兒子,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任雲貴總督。

總督李經羲:清王朝的忠臣與掘墓人,曾提拔蔡鍔將軍與朱老總

李經羲的雲貴總督只當了3年,因為3年後清王朝就滅亡了。但是,這一切又像是李經羲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後來取代李經羲成為雲南都督的蔡鍔正是他親自“培養”、提拔的。

李經羲雖然是清王朝的忠臣,但他卻對革命黨人蔡鍔有知遇之恩。在蔡鍔成為雲南都督之前,李經羲多次提拔和推薦蔡鍔擔任要職。後來,李經羲發現蔡鍔開始在他眼皮子底下進行革命活動,但他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還暗中資助過蔡鍔500塊銀元。

總督李經羲:清王朝的忠臣與掘墓人,曾提拔蔡鍔將軍與朱老總

在李經羲的“幫助”下,蔡鍔逐漸成長起來,成為了具備推翻清王朝在雲南統治的一支軍事力量。終於,1911年10月30日,蔡鍔、唐繼堯領導的雲南昆明重九起義爆發。2天后,雲南軍政府宣佈成立,蔡鍔被公推為雲南都督,李經羲的雲貴總督則走到了盡頭。

總督李經羲:清王朝的忠臣與掘墓人,曾提拔蔡鍔將軍與朱老總

或許李經羲早就盼望著這一天,因為他早已意識到清王朝的腐朽統治是任何人都無力迴天的,可能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才沒有對蔡鍔等革命黨人痛下殺手。若不是如此,雲南昆明重九起義未必能成功,辛亥革命在全國範圍內的影響也會大打折扣。

總督李經羲:清王朝的忠臣與掘墓人,曾提拔蔡鍔將軍與朱老總

需要指出的是,起義成功後,蔡鍔將軍並沒有對李經羲這位“恩人”趕緊殺絕,反而勸李經羲出任雲南都督。不過,李經羲顧念清王朝對李氏一族的“浩蕩皇恩”,並沒有改變忠於清王朝的立場(不過李經羲後來還是當了民國的官)。勸說無果,蔡鍔將軍只好親自將李經羲一家送到了火車站。之後,蔡鍔特意安排了一連士兵隨車將李經羲一家安全護送到了上海。後來,蔡鍔將軍對李經羲的這個舉動一度被傳為佳話。

總督李經羲:清王朝的忠臣與掘墓人,曾提拔蔡鍔將軍與朱老總

其實,李經羲不光對蔡鍔將軍有恩。在雲南陸軍講武堂,他對朱老總也曾有過幫助和提拔。

歷史學者、知名家族史作家宋路霞在她的著作《細說李鴻章家族》一書中就記載了李經羲“講武堂惜才留朱德”的故事。

總督李經羲:清王朝的忠臣與掘墓人,曾提拔蔡鍔將軍與朱老總

書中說朱德早年家貧,只能步行前往雲南陸軍講武堂報考。儘管他緊趕慢趕,但最終還是因此遲到、錯過了報考時間。然而,求學心切的朱德不甘心就此放棄,於是想爭取機會進門報考。但是,門衛卻攔住了朱德、不讓進。年輕氣盛的朱德忍不住與門衛大聲分辯,後來竟吵了起來。

總督李經羲:清王朝的忠臣與掘墓人,曾提拔蔡鍔將軍與朱老總

巧的是,李經羲那天正好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巡視。聽到吵架聲後,李經羲便派人前去查看。當知道與門衛吵架的這個年輕人是從四川步行到昆明來求學的時候,李經羲就料定這個年輕人將來一定會有大作為。於是,當場決定破例錄取。

後來,李經羲又一次到雲南陸軍講武堂觀摩講武堂學員操練。而年輕的朱德這次恰好又遇到了新的麻煩:

總督李經羲:清王朝的忠臣與掘墓人,曾提拔蔡鍔將軍與朱老總

當時,講武堂的學員們正在認真操練。但是,一群烏鴉卻突然飛了過來,一直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年輕的朱德被烏鴉叫的不耐煩了,抬手就打下來了一隻烏鴉。在場的教官對朱德的行為非常不滿,要給他處分。目睹了這一切的李經羲卻當場提出反對意見,他表示:“此人活著的烏鴉都能隨手打中,那打死了的靶子難道還在話下嗎?”

總督李經羲:清王朝的忠臣與掘墓人,曾提拔蔡鍔將軍與朱老總

於是,李經羲不僅沒有處罰朱德,反而當眾進行了表彰。

這就是清王朝最後一任雲貴總督李經羲,一個曾經多次提拔蔡鍔將軍和朱老總的“伯樂”,一個人格豐富、性格複雜的人物。你弄明白了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