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NO.6:經濟學不關心人是否是理性的

2018.10.7 學習薛兆豐經濟學第6天。

本期主題

經濟學不關心人是否是理性的

課程來源

《不確定性,進化與經濟理論(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 )》,作者叫阿爾欽( Armen Alchian ,1914年04月12日-2013年02月19日),文章發表在1950年的《政治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經濟學NO.6:經濟學不關心人是否是理性的

課程還原

1. 兩大經濟學家的理性之爭

經濟學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基礎之上的,它假定人是理性的,但實際上,人是經常不理性的,所以經濟學理論有時候對有時候錯。當人是理性的時候它對,當人不理性的時候它就不對了。

2. 年輕教授撥開雲霧見真容

年輕教授阿爾欽認為非常容易的道理寫成的論文,最後成為經濟學中全世界被引用的最多二三篇文章之一。

3. 萬物存活的條件,和理性與否無關

阿爾欽則說,首先世界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從統計學的觀點看,只要存在不確定性,咱們就沒辦法算出所謂的最優解,頂多只有一個最優的概率區間。

經濟學NO.6:經濟學不關心人是否是理性的

比方說,有兩套投資方案,一套是高風險高回報,另外一套是低風險低迴報,哪一個更優呢?邏輯上它們可以是等價的,你說不出誰是最優的。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最優,每個人生活在世界上,求的不是最優,求的是存活。

他舉例說,有幾個人他們要開加油站,開在哪呢?一個人把加油站開在自己家的後院,另外一個人把加油站開到山頂上,還有一個傻瓜,他把加油站誤打誤撞開到了路邊,結果誰能夠存活下來,誰有生意?

阿爾欽說,經濟學關心的是存活的條件,一個人,一個組織,甚至一個制度,是怎麼存活下來的?它有什麼條件才能夠存活下來?如果條件發生了改變,人們存活的情況又會發生怎麼樣的改變。跟當中的人是不是理性的沒關係。

經濟學NO.6:經濟學不關心人是否是理性的

阿爾欽繼續舉例說,一棵樹,朝陽光的那一面,樹葉就長得比較茂盛,揹著陽光的那一面,樹葉長得就比較稀鬆。那麼,這些樹葉是不是有理性的?它們是不是想到了這一點,明白了這個最優化的道理,於是爭相長在朝著陽光的那一面呢?我們不知道。

樹葉很可能是沒有理性的,但不管樹葉有沒有理性,我們關心的只是一個規律,就是朝陽光的地方樹葉長得茂盛,揹著陽光的地方樹葉長得稀鬆。這是我們經濟學關心的問題,跟樹葉本身是不是理性的沒有關係。

這樣,阿爾欽就替經濟學找到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它關心的事情跟人是不是理性的、是怎麼想的、意圖是什麼沒有關係。

經濟學NO.6:經濟學不關心人是否是理性的

4.遊戲規則決定勝負概率

你可能會說,阿爾欽的理論也不新奇啊,這不就是達爾文的理論嗎?這不就是優勝劣汰嗎?其實阿爾欽自己也是這麼說的。他覺得自己的理論沒有新奇的地方。他說去看看達爾文吧,達爾文說的就是這個故事。

課堂小結

經濟學關心的是存活條件。一個人,一個組織,甚至一個制度,能不能存活下來,和各種條件、情況的變化有關,而跟人是不是理性的沒有關係。

經濟學NO.6:經濟學不關心人是否是理性的

課後思考

識時務隨大流和特立獨行,這兩種不同的風格,哪一種成功的機會更大?

我的解答:

成功跟你是不是識時務跟特立獨行沒有關係。

你成功適應了環境,優勝劣汰,你就存活了,存活就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