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渔歌将唱响北京,整个朋友圈都在点赞

由中国民协、广东省文联、中共汕尾市委宣传部、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渔歌里说——我唱渔歌给党听》汕尾渔歌专场,将于2018年10月30-31日在北京民族剧场演出,以渔歌演唱的艺术形式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上疍家儿女心中最真诚的致敬,唱出他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恩。这也是汕尾渔歌以全新艺术面貌历史性地第一次将汕尾渔歌带到首都,呈现到广大观众眼前。

汕尾渔歌将唱响北京,整个朋友圈都在点赞

此次“渔歌里说——我唱渔歌给党听”汕尾渔歌专场演出通过对原汁原味的渔歌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整合,以组歌的全新形式将其浓缩为一部疍家文化的史歌。演出将疍家渔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的旧民俗、旧民风的老渔歌,与获得新生后歌唱幸福生活的新渔歌相结合,这“一旧一新”的组合,可以使得“汕尾渔歌”组歌历史脉络更加完整,疍家文化的传承更为明晰,舞台色彩对比更为强烈,使其焕发出独特的文献历史意义和艺术文化价值并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此次演出还专门创作了《我们上岸,回到有爱的地方》《人民领袖人民爱》《渔民心向共产党》三首歌曲。整场晚会还将于10月20-21日在汕尾马思聪艺术中心进行公演。

《渔歌里说——我唱渔歌给党听》

汕尾渔歌专场演出节目表

1、序:主题曲《蓝》

2、第一篇《海上疍家人》(疍家历史文化,图腾崇拜)

3、第二篇《海·风》(疍家的旧民俗、旧民风)

4、第三篇《海·月》(疍家的情感生活)

5、第四篇《海·阳》(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今天的幸福生活)

6、尾声《恩情似海》

对于汕尾渔歌首次在京专场演出,专家认为,渔歌本来就和渔民、和海洋有关,作为传统地方文化艺术的精粹,汕尾渔歌能走出当地到北京进行专场演出,说明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汕尾的创新精神赋予了传统渔歌“二次生命”,让渔歌拥有了持续的活力,这次演出的背后,就是广东文艺界“兴文化”的责任和担当。

本次渔歌晋京展演,汕尾市通过优秀地方传统文化这个载体,专场展示了汕尾的新风貌新变化,推介了汕尾的历史文化、红色资源、文化风情、民间民俗和秀美风光,把汕尾正在新征程上扬帆起航,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奋勇争先精气神充分展示出来,共同唱响“善美之城”城市品牌,宣传文明汕尾的城市形象。

多年来,广东省文联、省民协始终围绕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此次汕尾渔歌进京专场演出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努力践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强化做好广东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担当。

汕尾渔歌

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微波荡漾的节奏见长

被誉为南海渔歌的代表

汕尾渔歌将唱响北京,整个朋友圈都在点赞

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在汕尾任教时

深入新港浮水乡

记录搜集了大量的渔歌并于1927年出版《疍歌》

从此汕尾渔歌开始被世界认识和所了解

汕尾渔歌将唱响北京,整个朋友圈都在点赞

汕尾渔歌哺育了众多作曲家和音乐家

“汕尾渔歌王”黄琛把原生态渔歌

编入了《中国民歌集成(广东卷)》

又编纂了《粤东渔歌》《南海渔光曲》等作品

汕尾渔歌还哺育了

著名的音乐小提琴大师——马思聪

汕尾渔歌将唱响北京,整个朋友圈都在点赞

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施明新

协助汕尾渔歌队创编了《妇女捕鱼队组歌》

李自立的小提琴教材《丰收渔歌》

刘诗昆的钢琴独奏曲《战台风》

刘诗召的《军港之夜》

王佑贵的《春天的故事》

电影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

施光南创作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其歌曲主旋律都具有汕尾渔歌的元素

汕尾渔歌将唱响北京,整个朋友圈都在点赞

随着渔民生活的改变

汕尾渔歌一度陷入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境地

在汕尾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

采取各种有利措施

使得汕尾渔歌再次焕发生机

汕尾渔歌将唱响北京,整个朋友圈都在点赞

到了2014年

汕尾渔歌被列为

第四批的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近年来,以渔歌为素材的各种文艺节目

纷纷登台演出并频频获奖

由华南歌舞团演出的《渔家娶亲》还被拍成了电影

汕尾渔歌将唱响北京,整个朋友圈都在点赞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汕尾渔歌已华丽蜕变

持续绽放出活力

综合南方+、中新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