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平庸,從《學習之道》開始

奧運賽場和國際比賽中,每每聽到國歌一次次響起,心中就充滿無比的驕傲。為那些為祖國爭光的人,為我們的祖國。

此時此刻,有沒有想過,自己哪一天也可以站到領獎臺上,成為可敬可佩的人,成為祖國的驕傲?

也許我們很平庸,也許我們很普通,也許我們奮鬥一生也不可能有那種成就,可不試一下怎麼知道自己不行呢?

喬希·維茨金就是這樣一個不服輸的人。9歲起便8度榮獲全美象棋冠軍;他的傳奇經歷被記錄成書,並改編成電影《王者之旅》;他縱橫西方棋壇10年後,改行研習太極拳,並連續21次榮獲全美太極冠軍及世界冠軍的“太極拳王”。他是如何在這兩個看似南轅北轍的領域中連攀顛峰,屢戰不敗?我們又能從他身上學到什麼呢?

告別平庸,從《學習之道》開始

喬希·維茨金編著的《學習之道》傳授了他成為大師的秘笈:

1.學習從熱情出發

天才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建立在熱愛、激情、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基礎上的。追求卓越的關鍵在於,要堅持充滿活力、長期的學習過程,不再滿足於原地踏步、平平庸庸。

像故事大王鄭淵潔,30年如一日,始終保持高度的寫字熱情,每天早晨4點起床,保持寫作至少3000字,他對他的爸爸承諾:他的父母在一天,他就會寫一天。他給兒子編撰上學教材,給父母天天做飯不重樣,他的學習熱情,讓年輕如我的人汗顏。

告別平庸,從《學習之道》開始

技術,音樂和幸福概念——在家戴耳機微笑的年輕女孩

2.先學會輸,才有機會贏

失敗的經驗比勝利更有價值。學習過程總有挫折,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讓自己療傷充電、重新出發的方式。每次從創傷中痊癒或從一場敗戰中走出來時,都要讓自己比之前更好。

就像馬雲,之前跟人談他的想法,大家都以為他瘋了;去美國融資也沒人搭理,空有一腔抱負,卻入道無門。

正是這些失敗,才讓馬雲有了贏的機會。他不放棄自己的夢想,信守自己的信念,開創了淘寶、阿里巴巴,支付寶等歷史先河,最終在美國上市,也讓當年看不起他的美國人大跌眼鏡。

輸過,才知道贏的甜頭。

告別平庸,從《學習之道》開始

成功

3.讓我們攀上高峰的不是奇招,而是熟能生巧的基本功

在學習過程中,深度甚於廣度,質勝於量。所有的絕妙創意或“神來之筆”,莫不是以紮實的技術為根基的。

上學時學過《賣油翁》,這位老者的功夫都是勤學苦練帶來的,一句“惟手熟爾”,看上去風淡雲輕,實則不知要花費多少功夫。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告別平庸,從《學習之道》開始

熟能生巧餐巾

4.專注當下,使生活更豐富精彩

大多數人都曾在危急關頭,體會到“極度專注”的經驗。學會“專注”,不僅有助於學習和表現,也能提升感受力,發掘日常生活蘊藏的色彩和樂趣。

一生只做一件事。日本的壽司之神,幾十年如一日,就只做壽司,為了做好壽司,他傾盡一生。所以他的店可以成為米其林餐廳,要吃他壽司的人,排隊預約到一年之後。

還有摩西奶奶,76歲開始繪畫,終年101歲,在二十多年的繪畫生涯中,她共創作了1600幅作品。

他們的專注,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精彩。

告別平庸,從《學習之道》開始

陽光明媚的標籤生活報價活在當下與科斯梅亞的花朵

5.學習是一場心智馬拉松

障礙並不是障礙,而是有待克服的挑戰,是要將弱點化為強項以激勵成長的過程,在各種競爭性或專業領域達到表現的巔峰。

創立兩家世界500強公司的稻盛和夫,在工作之初,遇到了許多這樣和那樣的障礙,但他並不氣餒,加強研發,吃住在公司,攻克了難點,掌握了核心技術,使公司起死回生還衝入了世界500強。

告別平庸,從《學習之道》開始

在道路上運行的女跑步運動員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大師,但卻可以憑藉自己的學習告別平庸,成為大師。別說自己不能,嘗試這些學習之道,你將離大師越來越近,下一個登上領獎臺的說不定就是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