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賣的女孩子爲什麼基本都跑不掉?

有的讀者可能會問:這些被拐賣的女孩可能沒有被買家打罵,為什麼還是說她們遭受了家庭暴力?

事實上,家庭暴力並不是侷限在身體暴力的層面,還包括性暴力、情緒暴力、經濟暴力、心理暴力等,比如也可以歸為家庭暴力的範圍。就具體表現形式而言,家庭暴力可以包括肢體虐待、強行發生性行為、恐嚇、脅迫、操縱、經濟控制、羞辱、監視、孤立、脅迫、責備等。

我們常常很難理解為什麼受虐者很難離開一段虐待關係。有的人甚至在決定離開之後又選擇回去。有很多人甚至因此指責受虐者,認為他們是因為喜歡被虐待才選擇留在這樣一段充滿痛苦的關係裡。事實上,“離開”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容易。

1. 現實條件不允許他們離開施暴者

受害者不離開很多時候是因為現實的原因。他們可能經濟依賴於施虐者,缺少社會資源等等。其他文化或者宗教的原因也可能會迫使受害者留在虐待關係中,例如很多家庭可能並不接受受害者回到自己的家。

被拐賣的女孩子為什麼基本都跑不掉?

2. 受害者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侵害

受害者在很多時候不知道自己在受到暴力侵害。隨著每一次暴力現象的出現,受虐者都很可能被施虐者認為是“始作俑者”。施虐者可能會無窮盡的對受虐者進行指責:“都是因為你沒洗乾淨地板;你沒做好晚飯;你讓我在他人面前丟臉”等等。在暴力發生之後,施虐者甚至還會指責受虐者“都是因為你才讓我變成這樣”、“都是因為你我才會做出這種行為”。

當施虐者不斷地指責受害者時,受害者很可能會產生不自信或者低自尊的感受。他們甚至會相信施虐者是對的,自己應該被如此對待。同時,受害者可能會發展出一些應對壓力的機制,例如否認遭受虐待等。這樣的機制可能會暫時讓受害者心裡好受一點。但是,在長期的虐待中,受害者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創傷,例如抑鬱、焦慮或創傷後應激障礙。

被拐賣的女孩子為什麼基本都跑不掉?

3. 有的人因為愛而不願離開

很多時候,受害者是可以感受到來自施虐者的愛的,並且希望能夠保持他們的家庭。受害者在關係的最開始往往不會展現出虐待行為。受害者可能會希望伴侶還能回到之前的那個Ta。很多受害者的期待都是想對方停止暴力,而非結束關係。

因此,受害者很難相信暴力行為(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一定會再一次出現。即便是受過相關的高等教育、乃至有心理相關知識的人,也有可能會成為受害者。無論讀過多少數據,他們依然存有僥倖心理,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是例外——“Ta一定會痛改前非。”

被拐賣的女孩子為什麼基本都跑不掉?

4. 有些人會恐懼更多的受害

對更大範圍的受害者來說,“恐懼更多的受害”也是常見的無法離開施虐者的原因。施虐者可能會威脅受害者,如果離開就要去傷害對方的的父母、離開就公開對方的私密照等。出於擔心自己的家人受到影響或自己的名譽受到損害等原因,有些受害者不得不放棄離開施虐者的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