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燦爛——5楊廣的末日輓歌

書接上回。

帝國的燦爛——5楊廣的末日輓歌

帝國的燦爛——5楊廣的末日輓歌

帝國的燦爛——5楊廣的末日輓歌

楊廣三次征伐高麗失敗以後,如果就此休養生息,慢慢恢復,大隋還是有些希望恢復生機的,但楊廣似乎和大隋有仇,不把他折騰死不算完。竭盡全力去摧毀他。

公元616年,隋煬帝楊廣不顧群臣苦苦勸阻和諫言,在大隋分崩離析之際,帶著朝臣,宗室皇族巡遊江都,楊廣行動和作息都在龍舟之上,在夜間遙望皓月當空,亮如白晝。倒映在江水之上,兩岸瓊花隨風搖曳,如此美景讓楊廣陶醉其中,也就更不行想返回長安,大有醉生夢死的感覺。

而此時天下的告急文書和奏摺如雪片一般紛紛告急於江都,但所有的告急文書都被大奸臣虞世基給扣下,並告訴楊廣,不過是地方雞鳴狗盜之輩,地方州郡大驚小怪,陛下不必介懷。山東守軍楊易臣一次殲滅地方亂匪數十萬,楊廣得報以後,感慨萬千道:一郡之地竟然如此之多的亂匪,全國各地又有多少啊,可見,楊廣的心裡已經大概有所預感,國家已經是風雨飄搖之中了。

在李淵沒有起兵的時候,當時天下有三大起義軍,最強大的是自稱夏王的竇建德,還有浦山公李密,瓦崗寨翟讓等人。其中李密讓祖君顏寫的《討楊廣檄文》是傳頌一時,真是文采飛揚,字字璣珠。文中列出楊廣十大罪狀:弒父,亂倫,嗜酒,勞民,濫賦,興役,徵遼,賣官,無信。這裡面除了徵遼和勞民只之外,其他都是給楊廣亂加罪名。給楊廣添堵而已。所謂‘’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毒難盡‘’。祖君彥這幾句話留下一句成語,罄竹難書。這四個字用在楊廣身上真是太貼切了。可謂神來之筆,一語中的。

後來這位大才子被王世充活捉,對其責罵道:你如此痛罵皇帝罵夠沒有,祖君彥寧死不屈,被王世充活活打死。一代才子竟然落得如此下場,真是有點悽慘。

如果說民眾造反還可以鎮壓和剿滅的話,那李淵,羅藝這些勳貴大臣,士族門閥都開始另有所圖,已經開始造反再立新君了,李淵當時已經攻取長安了,擁立楊廣的孫子楊侑為皇帝,楊廣都不知道自己已經是‘太上皇‘了,’’楊廣現在在內心深處已經知道,已經是天下大亂,干戈四起。群雄並立了。已經是無法收拾,每當照鏡子的時候對皇后說,這麼好的頭顱何人來砍,可見楊廣心裡跟明鏡似的,知道他的國家不久已。亡國就在旦夕之間。但楊廣常自言。日後大不了是個陳叔寶,楊廣無心肝到了這個地步,也算暴君裡的奇葩了。

由於江都已經是風雨飄搖了,在江都的禁軍都思鄉心切,而且江都的供給已經中斷。已經開始出現禁軍逃亡現象了,有人稟報給楊廣,卻被楊廣誅殺,可見楊廣已經開始掩耳盜鈴,採取鴕鳥政策。啥也不管了。

行宮總管宇文述和兩個兒子宇文智及,宇文化及和禁軍統領司馬德勘開始秘密商議廢殺楊廣。另立新君,或者造反。在司馬德勘的鼓動之下,禁軍願意生死從命,共同進退。起兵造反。返回長安。隨軍校尉令狐孝達親自親自帶兵闖入楊廣寢宮。楊廣惶恐之下問道,你們想殺我嗎?令狐行達說,不敢,只想陛下帶領駐軍回長安。楊廣默然無語。在禁軍士兵的脅迫之下,楊廣只好來到禁軍大營。面對著氣勢洶洶的禁軍士卒,楊廣仰天長嘆,我何以落得如此地步。

有能言的士兵道:陛下捨棄宗廟,不理朝政,文過飾非,重用奸佞,致使天下大亂,烽煙四起。皆是陛下之責也。楊廣此時也只好說,我的卻有負於天下,但對爾等卻是富貴榮華。今日之事何人為首。司馬德勘道:天下同怨,不止一人而。楊廣12的兒子楊杲頭一次見到如此情景,眼見亂兵如匪。嚇得大哭不止,一個士卒聽的心煩,一時火起,一刀就把這個孩子給宰了,鮮血濺了楊廣一聲身。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迴旋餘地了,楊廣也知道自己喪命也是頃刻之間。幾個殺紅眼的士兵把楊廣給絞死了。但總算不錯,叛軍沒有損害楊廣的屍體,也沒有禍亂後宮。蕭皇后把楊廣父子的屍體埋在流珠堂裡。後世李商隱有詩:‘’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隋煬帝楊廣,隋文帝楊堅次子,公元605年登基,時年36歲,在位15年,被殺時候50歲。

請看下回, 帝國的燦爛——6李淵太原起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