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家们期望建立的是一个由权力、道德和人情等构建的等级社会,是理想社会吗?

艺术就是谎言


真正的儒家与题干所说的没有任何联系,这里需要溯本求源。

儒家,即人伦之道。 儒家精神,具体讲的是什么呢,儒家的五德,温良恭俭让;儒家的五常:仁智礼义信。

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既温润如玉,还让人如沐春风,有古朴文雅的高贵气质和教养。儒家提出了以人伦之理来治理社会。最好的模型,当然是每个人都能自我管理,大家和谐相处,相安无事,谁也别伤害谁,人皆尧舜,天下永久太平,这是仁的理想境界。

但是,人有上品之人,和下品之人,对于下品之人来说,不伤害别人,他心里痒的难受。为了约束这些下品之人,那么就得告诉他们,什么是正当的行为,什么是伤天害理的禽兽行为。这个准则,就是义,失仁而后义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儒家的仁义在乱世中没有守住,这不是儒家的错,而是人性的堕落所致,人性的堕落让儒家所营造的大同社会理想崩塌。

儒家并不排斥法律,排斥的一定是假儒家,是利用儒家来达成自己权力欲望的那群人。

儒家与法家的源头是道家,道家代表天伦,儒家是天伦在人伦的运用,法家是天伦在人事的应用,道家应天,儒家应人,法家应事,道、儒、法一脉相承,是一个完整的道统体系,是华夏文化的根。

天下失道,法家是最后站出来的,所以三千年皆秦政。但是,儒家的人伦之道在我们后三千年的社会中一直渗透在我们的血液里,每个人都是儒家人伦的受益者,天天都在享受,儒家怎么可能和我们的法制社会矛盾、排斥?


丁哥说道


不论某些人某些集团出于何种目的鼓吹儒家礼制社会,企图建立德治的某种等级制社会,在中国注定会失败,永无成功的可能,因为这严重侵犯中国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违背人民的意愿!

当今世界,建立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国家,这是世界潮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唯一正途。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君主国纷纷在革命中解体,走向共和或虚君共和。目前真正的君主制国家已极少。

孔子及其儒家大力赞颂和倡导的德治的礼教社会,通过仁义礼智信等层层包装,似乎放射岀理想社会的诱人光芒。现在控制了各大学国学院的现代新儒家,大力喧染儒学中的民本、人性、和谐成份,绞尽脑汁地把《论语》《孟子》等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然而大多是牵强附会。因为他们根本从孔孟经典中找不到关于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人权的确切论述!

作为宗法农业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学只是给专主专制皇权制度提供了充分的理论证据和辨护说辞。孔子孟子歌颂了夏商周三代、特别是周代奴隶等级礼制的尽善尽美,"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董仲舒二程朱熹则阐释了秦汉以后君主专制的尽善尽美,朱熹更把鼓吹和拥护君主专制的儒家礼教上升到"天理"的权威高度。但孔孟及其后儒在思想实质上并没有根本不同,不论是孔孟的仁义之说,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目的神学论,还是宋儒们以佛释儒、包装神秘的理学,都是为君主的剥削压迫和人间不平等制度提供合理合法根据,并为之大唱赞歌。

孔子的仁学和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周礼为核心、为灵魂,他们孜孜以求者,就是"克己复礼"!周礼经典即《周礼》《礼记》《仪礼》,此是儒家最核心的经典,周公旦为三礼的创制者,所以周公旦成为孔子心目中最高的圣人,以致他以做梦梦到周公为光荣,又因久不梦见周公感到活着的沮丧。周礼是什么?周礼就是在奴隶主统治阶级贵族内部,如何详细分配政治权力、土地财产的规定以及生老病死、社会交往的所有礼仪等级制度。在儒家经典中,严格遵奉周礼而不超越雷池一步,才能配称仁义礼智信的君子;凡是违背周礼的,就是非仁非义非礼非智非信的,当然就失去了做君子的资格!

现代新儒家,剽剥纂改儒家经典,置周礼的不平等压迫制度的实质于不顾,大力宣传抽像的仁义礼智信这一套东西,暴露了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生呑活剥古人经典的实用主义态度。


银河林泉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没有一天不是等级社会,没有等级社会的哪一天还未实现,还在理想之中。

社会有了等级,就会有矛盾,就会争斗、厮杀,如何使社会相对和谐,相对稳定,就需要种思想,去教育人们,去让人们遵守,去规:范人们行为。

而儒家思想,极大地缓解了人类的厮杀,少了许多的血腥,使人们能相对安居乐业,得到些幸福安康,也可以说,儒家思想极大地推进和维护了中华文明,是儒家思想才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的文明。

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人们才崇拜儒家思想,用儒家学说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当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完美的学说,就如同世间不存在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样。儒家学说也有它的不足,但这无损于儒家思想的光芒。


春日之虎


真正要理解"儒家"要正本清原,就必须要研究和了解"孔子、孟子"所出生和所处的时代。离开那个特定时代去谈"儒学"都是主观意断的"自以为是"。

孔子以及孔子的门徒们,生活在"奴隶制时代"的东周末年。周王朝衰落,控制力大大减弱,从西周文王开始制定的礼法制度己没有人尊守。分封的各国诸候做大,尾大不掉,周王室衰退自身难保、无力控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奴隶主"贵族势力衰退;另一方,兴新的地主阶级崛起和形成,他们是:原"奴隶主"一小部分最先觉醒的贵族;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阶层);绝大多数"自由民"(非贵族或已失去贵族身份的);商人阶层、小手工业者和奴隶,有了变革的要求。这是一个旧体制衰退,新兴势力兴起求变的交替时代(犹如清末民国初相似)。

孔子,及其门徒正是生活于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变革时代。而孔子出生于"奴隶主"旧贵族家庭,故而极力推崇、倡导恢复"周礼"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孝仁义、礼义廉耻、忠恕"等等,其目的就是要恢复"周朝"礼义制度。他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极力推广、倡导,却无一国愿意接受。因为各诸候国国君都在求扩张、求发展,要扩张要发展就要变革和革命,就要打破旧有体制。反之就要尊循、恢复"周礼",周夭子是"奴隶主"贵族的共主,这显然已是不可能的事。

而"法家"则顺应这一变革的时代要求。这就是历史上的"儒法斗争",最终法家获胜。变法成功的秦国,最终一统六国。如果秦始皇不因暴病而亡,最终也会"选择"儒家",因为要想"一世、二世、干秋万世...永不变质"只有"儒家"更符合统治者需要。这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推崇"儒家"等级礼教秩序的根本原因。同时也符合家庭血缘人伦关系,即"父子、夫妻、兄弟"。要想改变这种关系除非你自已做"父亲"但有你老子在,你仍然是"人子",到你老子死了,你才能真正做"天"。

这与现代"民主、平等、自由"的现代价值观是不相容的。现代社会,是建立在"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契约型"、"合作型"社会。没有民主,独裁当道,权力、神学至上,人民没有自已发展和上升的空间; 没有自由科学技术难以发展,社会无法进步; 没有平等,老百姓永无出头之日,永远处于被压迫、掠夺、欺辱之下; 没有"公正和法制"必定神权横行、恶人当道、弱肉强食,人类社会退回到"动物世界"无文明可言。

仁爱,仁义礼智信等并非儒家发明专利、专有,它是人类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各种群的共同价值观。所以,儒家之理想绝非人类社会最终之理想。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真正的终极理想。


资料完善度低


这个问题真是莫名其妙,不知哪里得出的结论把大同社会解释成权力、道德与人情的社会,我也算是比较喜欢儒家的,但对于这个所谓的目标实在不敢苟同。

从孔孟的言论来看,孔子期望建立的是一个以礼为基础的秩序社会,保障每个人的生命,使老有所养、少有所安,与当今提倡的共产主义社会有一些共通之处,这不是所谓的权力、道德与人情社会所能概括的。

退一步说,如果真的有人期望建立这么一个社会,那么他绝对不能够被称作儒者,只能被称作孔子口中的小人。纵观古今,以儒者之名行小人之事者不在少数,现代人应该擦亮眼睛,不能够盲目相信。


解儒


个人感觉最开始的儒家思想倡导的是仁义礼智信,而且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儒家为了自己的学说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反驳其他学说,但这并不是表明儒家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全靠德治的社会,彻底的抵触法制。众所周知,古代封建社会是人治社会,全天下都是皇帝说了算。而儒家思想在汉代被确认为官方思想后,那么以后的儒学家肯定会将儒学的思想尽量往皇帝的主张上靠拢,那么肯定提倡人的重要性,淡化法的重要性。而提倡人没有比提倡德治更有说服力的了,所以儒家主张以德治天下。但世间的人千姿百态,各有不同,没有强制的制度规范,那么人的略根性就会被无限放大,所以现在我们才要提倡依法治国!


我打的豆豆是谁



老骥1954


题主乱说,

儒家崇尚法律,认为法律最适合题主,不用法律管住题主,题主就是个狂暴的野兽。所以,法律的铁笼子送给题主享用。

人才讲人情,儒家不认为题主需要讲人情。题主多虑了。

至于道德,对题主来说,太难了。儒家认为题主不需要,法律的铁笼子,题主足够了。

权力,对题主来说,是个奢侈品。人的社会人才有权力,题主怎么会有?那不乱套了。


阿奇100


这个问题要从几方面来分析:

道德具有个性,随着学识与教化不同而不同,法制具有共性,具有强制性和神圣性,等级是一种社会形态,随着学识的优劣、能力的大小而不同,人性先天具有两面性,通过道德得以自律、通过法制得以管束,试想一下,没有道德的社会是多么的无情,没有法律的社会是多么的无序。

所以拙认为等级制度必然长期

存在,理想的社会是:法制能代表多数人利益,有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人人努力、各尽所能,僅守道德,关爱互助达到和谐美满。


老者252907801


这个提问题的人,你能不能认真去学习一下儒家?你的诗书礼仪是谁教的?儒家已经进入生活方方面面,你根本无法断掉,你觉得中国老百姓向来喜欢开垦荒地是谁的影响?是儒家。中国讲团结就是力量,难道不是儒家提出来的?尊老爱幼,是儒家的吧,拾金不昧等等不都是儒家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们以为是法家的?其实也是儒家最早提出来的。中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几个又不是儒家不倡导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