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額寶收益率重回2%時代 貨幣基金後市下行空間不大

進入下半年,貨幣政策適度偏松,短端利率速下行,“寶寶類”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走低,餘額寶對接的11只貨基有7只的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3%;全球最大的貨幣基金天弘餘額寶維持了600多天的高收益也在近日終結。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貨基收益率下降既有政策和市場原因,也受到資金和投資層面的影響,但未來貨基收益率繼續下行空間並不大,不排除在中秋、國慶假日來臨或流動性階段性緊張節點,貨基收益率顯現脈衝式上漲的可能。

全市場貨幣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3%

從餘額寶對接的11只貨幣基金收益率來看,目前這些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2.9%,其中有7只的收益率已跌破3%;另外4只貨幣基金,中歐滾錢寶A、國泰利是寶、景順長城景益貨幣A、華安日日鑫A的7日年化收益率還保持在3%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9月17日,天弘餘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破位3%,報收2.992%。這也是繼2016年12月25日天弘餘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升上3%後,首次回到“2%時代”。從全市場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來看,整體也在3%以下。

業內人士介紹,受貨幣政策寬鬆、短端利率下行影響,下半年以來貨基的賺錢效應逐漸下降。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固收投資總監表示,今年7月初央行通過定向降準釋放大約7000億元流動性,其後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增多,通過政策手段緩解銀行資本金約束,促進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向市場釋放更多流動性,相應的短端利率也會下降。

北京一位基金經理也表示,目前貨幣政策適度寬鬆,市場利率相對較低。同時,在美元加息和我國經濟穩增長的環境下,預計貨幣政策整體上仍處於適度偏松狀態,意味著貨幣供給增加,市場短端利率隨之下行。

從貨基配置的短期貨幣工具來看,下半年短端利率走勢下跌也加大了貨基收益率的下行趨勢。

下半年以來,各個期限的Shibor多呈現下跌趨勢。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一週Shibor下半年以來下跌9.5個BP,至2.68%,跌幅達到6.18%;兩週Shibor更是從3.78%降至2.71%,跌幅高達28.9%;此外,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及1年期限的Shibor走勢也下半年呈現快速下行態勢。從反映機構中長期流動性預期的3個月Shibor來看,也在8月初跌破3%整數關口。

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副總經理表示,7月短端利率開始大跌,當時貨基實際上是浮盈的。在兌現收益後,貨基收益率短期脈衝式上漲,隨後短端利率一直在3%以下,新建倉的貨基只能配置低利率的短債,短端利率下跌的效應也傳導到貨幣基金,拖累貨幣基金整體收益率。

後市下行空間不大 或現脈衝式上漲

除了上述原因,機構資金的湧入也導致貨幣基金收益率不斷下降。據上述基金公司副總經理透露,目前貨幣基金的機構客戶佔比越來越高,雖然不少貨基採取了暫停大額申購的方式,但機構資金配置貨基的需求仍然處於被抑制狀態,導致頭部貨基規模越來越大,而小公司的貨幣基金也不接受大資金進來,以免被攤薄收益,影響基金業績。

流動性新規要求,當持倉貨基的前十大持有人超過總份額的20%時,投資組合的平均剩餘期限不得超過90天;當前十大持有人超過總份額的50%,投資組合的平均剩餘期限不得超過60天,而且新規對基金組合中的現金、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比例也有特定要求。

“監管要求是為了防範流動性風險,但久期的縮短、高流動性資產增多,會降低貨基收益率。因此,機構資金的增多,會導致貨基在投資組合上會選擇縮短久期、增加高流動性資產以達到流動性新規要求,這也是造成貨基收益率不斷下行的重要原因。”上述北京基金公司副總經理說。

從今年半年報數據來看,雖然貨基持有的30天以內資產佔比較去年底下滑4.8個百分點,為34.5%,但30~60天、60~90天期限的資產明顯增多,兩類期限的資產在貨基持有資產中的佔比分別為19.6%和36.3%,較去年底分別上升4.5和3.9個百分點。而120天以上的中長期限資產佔比則相對萎縮,環比降低了0.6個百分點至16.8%。

對於未來貨基收益率的走勢,上述固收投資總監表示,政策方面,貨幣政策繼續寬鬆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短端利率對寬鬆的邊際效應也在縮小。因此,貨基收益率未來可能會繼續震盪下行,但下行的空間不會太大。

“貨幣基金在當前市場中仍然具有現金管理和避險功能,是今年投資者規避權益市場調整風險的重要投資品種。隨著貨幣政策寬鬆邊際效應的減弱、短端利率的逐步企穩,未來貨基收益率下跌空間並不大。中秋、國慶等節假日即將到來,加上銀行季末、年末考核也可能會階段性造成流動性的結構性緊張,有可能導致在某些時段,貨基收益率或會出現一段時間的脈衝式上漲。”上述基金經理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