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攤大餅」:4年融資78億效益難測

在不斷襲來的質疑聲中,“人工智能”第一股——科大訊飛的形象變得越來越模糊。

它究竟是否存在技術造假?有沒有披著高科技的外衣搞地產開發?相信,隨著媒體調查的深入,會還原這家公司本來的面目。

今年以來,幾近腰斬的股價,的確讓公司管理層著急了。董監高不得不取消減持計劃、董事長劉慶峰承諾以不低於1200萬元增持公司股份,以維護投資者信心。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科大訊飛超強的融資能力之下,資金使用效益大多難以預測。營收規模迅猛增長,卻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4年融資78億,效益難測

2008年,科大訊飛(002230.SZ)登陸深交所,將上市公司平臺的融資能力盡情發揮。

特別是2013年以來,公司連續通過定向增發融資,其融資能力之強令資本市場咋舌。

根據統計,2013年、2015年、2017年,公司已通過資本市場融資42億元,新近一筆總額36億的定增方案剛獲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通過。

斑馬消費梳理發現,其募集資金大多用於項目建設、補充流動資金以及資產併購的配套資金。

公司最新的一份公告顯示,已投入的數十億募集資金,大多無法讓外界清晰看到資金最終產生的效益。

2013年的17.5億資金,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未對應投資項目,無法進行效益對比。

2015年的21.5億資金,投資項目“智慧課堂及在線教學雲平臺項目”尚在建設期,項目尚未達產,故無須進行效益對比;“訊飛超腦”及關鍵技術研究及雲平臺建設項目不直接形成產品及對外銷售,不產生直接經濟效益,未承諾效益。

科大讯飞“摊大饼”:4年融资78亿效益难测

2017年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3億元,對應投資項目無承諾效益,無須進行效益對比。

此次36億的定增,將用於投資總額高達57億元的4大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斑馬消費注意到,4個具體項目中,兩個投資總額近20億的項目,均不直接形成產品及對外銷售,不產生直接經濟效益,難以預測項目效益。

另外兩個重大項目,雖在預案中預測了喜人的效益,但稅後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均達6年之久,效益預測恐存重大變數。

“內生併購”攤大餅,淨利率驟降

頂著AI智能高科技公司的光環,科大訊飛自2008年上市以來營收規模突飛猛進。

2013年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此後不斷大踏步前進,並在2017年達到了54億元。

在外界看來,除了公司自身的業務發展之外,科大訊飛正是通過不斷併購來增厚業績。

2013年以來,公司先後收購了啟明科技、上海瑞元、啟明玩具、安徽信投、樂知行、訊飛皆成等多家公司。

另據媒體統計,科大訊飛在2014年、2015年、2016年新增子公司數分別為13家、10家、18家。

2013年至2017年,公司總資產從43.3億增至133.4億。

對此,公司曾對外表示,公司所實施的都是貼合主營業務的“內生式併購”,並非單純為了擴充報表。

但斑馬消費通過梳理歷年財報發現,科大訊飛已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科大讯飞“摊大饼”:4年融资78亿效益难测

2013年,營業收入12.5億元,扣非淨利2.2億元;2017年,營業收入54.4億元,扣非淨利3.6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32億元,扣非淨利僅為2000萬元。

目前來看,科大訊飛盈利能力的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

2013年-2017年,公司淨利率已從22.21%降至8.8%,今年上半年再度降至4.2%。

同期,加權淨資產收益率則從10.63%降至5.74%,今年上半年僅為1.7%。

本文源自斑馬消費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