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的道德——坐懷不亂、智退齊師

柳下惠 的坐懷不亂傳頌千古,是家喻戶曉的美德。此典故最早見於《毛詩·小雅·巷伯》的“註疏”中:“魯人有男子獨處於室,鄰之 婦又獨處於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壞。婦人趨而託之,男子閉戶不納。婦人自牖與之言曰:‘子何為不納我?’子男子曰:‘吾聞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間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納子。’婦人曰:‘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在這段文字中最關鍵之處就是:“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意思是說,你何不像柳下惠那樣,用體溫溫暖後門之女,國人不說他亂行。這條資料說明,早在漢代柳下惠“坐懷不亂”的美德,已在民間廣泛流傳。後世的文人在他們的著作中也多有記載。如漢人孔安國在《孔子家語》中,元人胡炳文在《純正蒙求》中,都記載了這一典故,其細節雖小有出入,但“坐懷不亂”的主題則是一致的。

柳下惠的道德——坐懷不亂、智退齊師

據《國語·魯語》記載:“齊孝公來伐魯,臧文仲欲以辭告(欲以文辭謝齊),病 (想不出適當言辭),問於展禽(柳下惠),對曰:‘獲(柳下惠字)聞之,處大教小,處小事大,所以御亂也,不聞以辭。若為小而崇(為小國而自傲),以怒大國,使加已亂,亂在前矣,辭其何益?’文仲曰:‘國急矣,百物唯可者,將無不趨也(百物之中能行賂於齊,皆無所愛),願以子之辭行賂,其可賂乎?’展禽使乙喜(柳下惠之弟展喜,乙,老二),喜以膏沐犒(齊)師。曰:‘寡人不佞,不能疆埸之司(沒能管好邊境主官),使君盛怒,以暴露於弊邑之野,敢犒輿師。’齊侯見使者曰:‘魯國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公曰:‘室如懸磬,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二先君之所職業。昔者,成王命我稱君,周公及齊先君大(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夾輔先王,賜女土地,質之以犧牲,世世子孫無相害也。君今來討弊邑之罪,其亦使聽從而釋之,必不泯其社稷;豈其貪壤地而棄先王之命,其何以鎮撫諸侯?恃此以不恐。’齊侯乃許,為平而還。”

柳下惠的道德——坐懷不亂、智退齊師

展喜以周成王賜魯周公、齊太公的職分為由而發表的議論,使齊孝公無辭面對,只好講和而退軍。其實展喜的說辭,完全是由柳下惠策劃的,可見柳下惠的智慧,可以不戰而退齊師。《左傳·僖公二十六年》也記載了此事,文字大同小異,但智退齊師的精神則完全一致。

柳下惠的道德——坐懷不亂、智退齊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