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一种公厕是建于道路旁边的厕所

【港骐快讯】既然“厕神”古来有之,想必与如厕相关之人、之事、之物肯定早就有说法。2012年10月21日《北京晚报》刊发的《古代公厕何时始分男女》很有看点,导语通古论今,夹叙夹议;“近日有报道称,在北京新公厕标准中,拟将男女厕位比例从现在的1:1改为1 : 2左右,计划2013年实施。中国古代有公厕吗?古代公厕也分男女吗?”

中国最早的一种公厕是建于道路旁边的厕所

结论是肯定的,原来“汉代厕所已分男女”,且“明代军营约50人开厕坑一- 个”。此外,公厕选址也早有规制,据说,早期公厕多建在道路旁,而“先秦时期' 民溷’垣高十二尺以上”。

文章创根问底,引经据典,告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厕,清也’。意思是,厕所是清除污物的地方。厕所有公厕和私厕之分,学术界有种观点,最先出现的应该是公厕,而非私厕。公厕,又叫官厕,中国最早的一种公厕是建于道路旁边的厕所,即所谓‘路厕’”。

中国最早的一种公厕是建于道路旁边的厕所

更长学问的是,文章同时披露许多如厕珍闻,诸如“周代刚溷与今日之洋茅厕相类,汉代已有水冲式坐厕所”“西晋豪厕有绛纹帐、两婢持香囊”“明代豪厕不闻有秽气也”,甚至“厕所管理员“官人’ 始于汉代”,以及“清代出现收费公厕,‘人者必酬一钱””云.....

很多年以前,若有人问起“公厕分几类”,一定引起哄堂大笑, 然而看过2007年10月31日《北京晚报》记者王琼采写的《亲子厕所大人孩子同时用》,才恍然大悟,凭此“公共场所父亲带女儿、母亲带儿子如厕不再尴尬”。其中说道:

“到底什么是最 人性化厕所?现在这个问题在不少网民心中已有答案,那就是专为幼儿全家设计的‘ 亲子厕所”,因为它实现了幼儿如厕无障碍。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王府井新东安市场,找到了这座网民热评如潮的‘最人性化厕所’,记者看到在卫生间的指示牌上,出现了一男一女手拉幼儿的图案, 形象地示意亲子厕所’面向幼儿全家。记者-推开门, 就看到一个‘童话的世界’。在这里,迷你洗手池的水龙头变成了彩色的,洗手池外壁上出现了一圈小花猫, 池子下面还‘长’出了两只穿着小鞋的铁架:迷你坐便器外壁上,也画看卡通小熊的形象。”

中国最早的一种公厕是建于道路旁边的厕所

记者同时注意到,“这里的洗手池、小便池、坐便器都比成人用具缩小了一号,这样幼儿如厕时就不必再担心尺寸不合适,洗手时也不必再努力地踮起脚、使劲地向前伸胳...实现幼儿如厕无障碍”。

采访中,细心的记者还发现,“亲子厕所”内有扇玻璃屏风,屏风后还有一套成人坐便器,如果遇到父亲单独带女儿或者母亲单独带儿子使用时,既不必担心家长如厕时将孩子单独留在门外,又可以有效地避免尴尬..(编辑:港骐化粪池小田)

中国最早的一种公厕是建于道路旁边的厕所

中国最早的一种公厕是建于道路旁边的厕所

中国最早的一种公厕是建于道路旁边的厕所

中国最早的一种公厕是建于道路旁边的厕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