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秋天有不露声色的仁慈,把气候调弄得你没脾气,恰好的冷暖,恰好的风速,恰好的不恼人的雨。

九月的秋天还带着丝夏天的余韵,到了十月,才可以说秋天真的来了。

在这个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里,恰好长假,有太多美好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听一场秋雨,踩一踩落叶,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又或者去博物馆思考一下人生。

GUCCI x 莫瑞吉奥·卡特兰:艺术家此在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览时间:2018/10/11 ~ 2018/12/16

(周二 - 周日 10:00 - 21: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余德耀美术馆

门票价格:¥60

在这个所有一切都能被重复生产的时代,并没有任何东西能真正保有原创的光环,这也意味着我们急需更新对“复制品”的陈旧概念,换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复制”其实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

Gucci创作总监亚力山卓∙米开理(Alessandro Michele)与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携手,邀请超过30位中外艺术家及其作品,开展“复制即创造”的艺术话题。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览的名称借鉴自2010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名噪一时的个展“The Artist is Present”。

从一开始,“艺术家此在”就是对挪用的应用,挪用行为也可能是一种创作行为,具有与原作同样的艺术价值。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出的内容,专注于将模拟和复制纳入的艺术家项目,囊括了超过30位中外艺术家。他们藉由作品对当代艺术原则提出疑问:这些曾被西方世界用来赋予艺术作品合理性的核心价值,至今还有可行性吗?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览宣传上,莫瑞吉奥·卡特兰与Gucci更是通过复制该个展的宣传海报,将熟悉的画面与标题置入一个个全然不同的城市情境中,从而打破展览宣传所带来的形式限制,进而转化为一次重要的媒体与文化讨论。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香港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纽约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米兰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伦敦


圣途——热贡唐卡艺术展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览时间:2018/09/28 ~ 2018/10/16

(周一 - 周日 10:00 - 18:00)

展览地点:宝库艺术中心

门票价格:¥60


热贡艺术是中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广泛的流派,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是以唐卡、堆绣、雕塑为主的“热贡艺术”的发祥地,同仁地区藏语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

在这片忠于信仰的热土上,90%的男子都在寺院修行,热贡唐卡成为发展1300年的独特绘画艺术,是汇聚藏族宗教、历史、科技和艺术等各个领域珍贵遗产的载体。

“唐”指广袤的空间,“卡”是追求极致的圆满。于广袤的天地间追求信仰,热贡唐卡在寺庙供奉和画法传承上坚持着它的力量。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娘本大师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12岁随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让拜师学艺,从事“热贡艺术”唐卡绘画和藏传佛教艺术的研究工作。唐卡作品《护法金刚》、《四臂观音》等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收藏。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本次宝库艺术中心“圣途——青海热贡唐卡艺术展”将展出娘本大师20余幅馆藏级唐卡作品,其中一幅长达38米的巨幅唐卡是首次在上海展出,这幅作品用画笔描绘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莲花生大师(黑金)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红唐)

绘制坛城沙画是本次“圣途”的展览特色,由两位沙画师傅现场建造一沙一世界。除此之外,本次展览增加了茶之乐事、朝暮课诵、禅定修心、静坐抄经等活动体验,增强与观众的互动,亲临其境感受藏传佛教的艺术之美。


RAM HIFULIGHT 2018:谁的身体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览时间:2018/09/29 ~ 2018/10/04

(周二 - 周日 10:00 - 18: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外滩美术馆

门票价格:¥ 50.00 ~ ¥ 250.00


RAM HIGHLIGHT的举行进入第三年,继2016年首届“张鼎:风卷残云” 和2017年“错置”的成功举办,上海外滩美术馆继续挑战传统展览的界限,邀请公众参与作品互动,走入糅合展览、演唱会、表演、工作坊、讲座等多元形式的艺聚空间。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本次展览共四组作品:

斯里兰卡艺术家韦努里·佩雷拉和韩国艺术家郑金亨擅长表演难以言说的微妙关系,其中作品《韦努里与金亨》制定了简单的游戏规则,双方运用肢体、眼神等互相交流。

当他们重复这个规则时,时而信任,时而怀疑。角色在不断切换,权力也在不断转移,观者将重新建立观看与被观看的机制。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韦努里·佩雷拉与郑金亨,韦努里与金亨,2017,表演

菲律宾艺术家艾萨·霍克森将化身迪士尼白雪公主,与搭档共同演绎作品《公主研究》。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艾萨·霍克森,公主研究,2017,表演,彩色绘画,视频影像


艺术家吴艳丹策划了三场实验性表演工作坊,亲自引导、示范参与者与“身体”主题相关的运动。

例如参与者通过身体局部受限,来强化第六感感知能力的作品《多项失灵》。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吴艳丹,多项失灵,2018,工作坊

艺术家陆扬的作品《脑制御士》通过脑科学中汲取知识,将身体与精神世界的联系,看似动漫、御宅文化、游戏感的作品背后蕴藏的是艺术家从不同文化甚至宗教对“身体”的相异解读。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陆扬,电磁脑神教!脑制御士!,2018,单频有声彩色录像


莎芭拉拉·塞尔弗:博德加运营中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览时间:2018/09/22 ~ 2018/12/09

(周二 - 周日 10:00 - 21: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余德耀美术馆

门票价格:免费


“博德加(Bodega)”源自西班牙语,在此特指遍布纽约街角、由家庭运营的杂货铺,可供人们购买食物、酒水、彩票并兑换粮票。随着波多黎各人及多米尼加人迁居纽约,这类杂货铺开始涌现,并成为一种社交场所,各类有色人种在此相会。

博德加通常出现在鲜有大型超市的地区,也是某些社区内唯一可供购买食物的地方。这里的食物大部分都是加工或罐头食品,赫然昭示着一种泾渭分明的贫富差异,富人们享用着有益身体的健康餐,而穷人们只能用粮票兑换不健康的食物。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莎芭拉拉·塞尔弗《视点》彩色相片裱框,2017


塞尔弗出生并成长于纽约哈莱姆区的汉密尔顿高地。对她而言,博德加杂货铺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是当代都市中非裔移民文化交融的缩影,然而消极的是,它同时也映射了各色人种在社会中的悬殊差距。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莎芭拉拉·塞尔弗

这一项目是艺术家首次针对真实生存环境中的局限与可能而进行的探索,主要聚焦美国的种族主义、种族隔离与贫富差距这类问题。

此次展览中,观众们不仅能一睹塞尔弗借由绘画与拼布缝纫出的、广为人知的黑人女性肖像,同时也能见到博德加杂货铺在艺术家记忆中的熟悉身影:被戏剧化了、用以捕鼠的家养黑猫,以及镜面勾勒出的杂货铺店主。观众也可随意坐在展厅中的特大号木箱上感受博德加的氛围。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莎芭拉拉·塞尔弗《布朗特雪茄》,2018,布面织物、填充材料、彩绘染色帆布、油彩、丙烯、闪光乙烯

“一座立于城市绅士化汪洋中的灯塔,是时代更替的遗珍。”塞尔弗提到,“博德加杂货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有色人种为有色人种而创造出的空间,它为有色人种服务。它是一个社群的化身,正是黑人都市生活的象征。”

王长存、朱昶全双个展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览时间:2018/09/21 ~ 2018/12/02

(周二 - 周日 10:00 - 18: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OCAT上海馆

门票价格:免费


两位80后媒体艺术家在本次双个展中跳脱出传统艺术领域既定的思维方式,运用情景模拟、微观模拟、电脑程序、电子音乐等语言,呈现出青年艺术家所观察世界的不同角度及介入生活的全新方式。与此同次,也进一步揭示出媒体艺术发展中,再现性艺术向在场性艺术转变的必然趋势。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王长存,《C 小调的三个窗口》,2018,电脑程序生成影像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朱昶全,《放大》,2014,有声影像

从王长存运用摇杆控制使得观者介入到虚拟画面的行动,到朱昶全建立数字模拟场景带领观者参与细节探险游戏,两位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方式无疑试图摆脱由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所衍生的“我思故你在”的迷思,旨在建立在场性的艺术邂逅与交往,尊重多元思考的存在。


冉启泉:灰烬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览时间:2018/09/15 ~ 2018/10/09

(周二 - 周日 10:00 - 18: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喜马拉雅美术馆

门票价格:¥50


纸作为承载人类文明且具有象征涵义的媒介,艺术家运用纸质材质、或极富张力的色彩、或如同烧焦般的残骸讲述视觉故事。从二维到立体,鲜花、诗意、个体和命运,在灰烬当中不言自明。

展览将展出艺术家19件纸质综合材料作品,并包含多件艺术家2018年的最新创作。

从他最初的纸质作品到现在,能看到:从对纸这一特定材料的偏爱开始,在使用纸和被纸限定的过程中,复杂的生存体验和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从他的内心渐次成形。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艺术家冉启泉和作品

如烂泥般的团状物、花朵和书本,作为冉启泉的主要符号,在各种组合方式中形成自然、生命、文明等的混响。暗黑色是灰烬的本色,当灰烬被鲜艳的颜色覆盖后,引发对于死亡/涅槃、消逝/重现等的复杂感受。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在场》(局部) ,纸浆 尺寸可变,2018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在场》(局部),纸浆 尺寸可变,2018


葵颂——许江近作展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展览时间:2018/09/30 ~ 2018/12/09

(周二 - 周日 10:00 - 18: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民生现代美术馆

门票价格:免费


此次大型个展以“葵”为主题物象,蕴涵着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艺术家许江对时代变迁的思考,是他近年来艺术创作的集中展示,其中深藏着一代人对过往历史的追忆,将“东方情节”的内在融入到个人创作的实践中。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华葵》,锻铜,2018

从早期都市现实题材的描绘到近些年对“葵”的探索表达,许江始终关注着日常生活与精神层面之间可能产生的对话,这些源自于内心的疑问与纠结最终通过艺术工作的方式得以查看,从而验证了艺术家对“葵”的研究关注不仅仅是从自我生存的体验出发,更是向一代人的集体经验和生命经验致敬。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烟村》,布面油画,2018

此次展览依据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独特坡道展厅,将以从上而下、循环往复的空间方式,构建五个诗化叙事的展示空间,分别为“怀沙”、“野火”、“蔓生”、“铸炼”以及“葵颂”。整个展陈犹如卷轴一般呈现于观众面前。

长达320米的无间隔动线涵盖了艺术家近五年的主要创作,当观者漫步展厅时,实际观看长度与艺术家创作的心路历程交相呼应,幻虚幻实。


从藏传佛教到行为艺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10月看展

▲ 《葵园肖像》,纸面水彩,2018

五个主题空间共展出油画作品五十余幅、系列水彩作品百余幅,以及一系列雕塑与装置作品。

其中“葵园肖像”水彩系列与“野火”水彩系列是近三年从未展出过的新作,大型影像装置作品“葵颂”则是艺术家根据核心筒空间建造的一座葵园剧场,一个供观者休憩、聆听与思考的多维度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