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使命和價值

從中國的古代文獻來看,扇的問世首先是出於社會政治的需要,這就註定了扇承載社會職責的使命。在很長的時期,扇都是宮廷禮儀的組成部分。同時,它還被賦予超自然的能力,成為法術的用器。扇還因與古代女性的親密關係而受到藝術家的格外關注。

一、等級與權威的象徵:“儀仗扇”

扇子從很早的時候就出現在顯示貴族帝王威儀的儀仗中,並在一千多年的歷史中成為中國禮制性政治的組成部分。

長柄扇不僅為出行的帝王障塵蔽日,也具有保證九五之尊的皇帝不輕易露其顏面,修飾其威嚴的作用。在中國歷史發展中,儀仗扇在使用數量、規格以及質地上都有嚴格的規定和等級區別,成為統治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成為朝廷的鹵簿要器。

(1)儀仗扇的使用制度

南朝江夏王劉義恭為宋孝武帝所忌,於是下詔規定:王侯障扇不許用雉尾扇,改用紅色“朱團扇”。

此後,儀仗扇的使用日趨規範:“天之夏設羽扇,冬則設增扇”;“皇太子初拜,供漆要扇,青竹扇、黃竹扇各一,太子納妃同心扇三十,單竹扇二十”;皇帝上朝時“雙龍扇紅黃共二十在殿內左右第一重,花扇二十在殿內左右第二重,素扇二十在殿內第三重。”


扇子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使命和價值

宮廷御用掌扇


這些無不顯示出統治者威儀崇高的地位。所以,儀仗扇成為古代貴族身份、權威的一種象徵,它成了扇文化萌芽產生時期的表現形式之一。

(2)隋與初唐的傘扇儀仗

隋與初唐時期,傘扇儀仗與南北朝後朝相比形式上變化不大,只是等級限制有所放寬。更多的人可以使用雉尾扇與團扇。

(3)盛唐時期的扇儀仗制度

為了顯示帝王的威嚴,唐玄宗時大臣蕭嵩又訂立制度,在正殿上置扇,皇帝升殿受朝時,御座之前用六柄掌扇相合遮住,待皇帝登前坐定後再開扇受拜,左右各留三柄立侍;退朝時也要先合扇座前,等皇帝離座後再撤扇,以後相沿成制。

盛唐時期,皇帝出行時不再使用圓形華蓋,代之以傘與雉尾扇相組合,雉尾扇僅為皇帝至親王使用,品官均用團扇。從唐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中可以看到,唐太宗端坐輦上接見吐蕃使者,左右各有宮女持扇侍立,愈顯太宗雍容華貴。


扇子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使命和價值

《步輦圖》



扇子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使命和價值

《望賢迎駕圖軸》


二、超自然的力量:神話與宗教中的扇

在中國的古代神話和民間信仰中,扇子不僅被賦予驅邪逐妖的功能,也被視為力量的象徵。扇的這種性質成為中國扇文化重要的內容,出現在口傳藝術和文學作品中。

(1)手執魔扇的鐘離漢

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八仙之一的鐘離漢,常手執一柄具有魔力的扇子。


扇子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使命和價值

鍾離漢


(2)搖著破扇的濟公和尚

和尚濟公的這柄破蒲扇幫助了許多善良的人們。


扇子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使命和價值

濟公和尚



(3)楊任的“五火神焰扇”

《封神榜》中的楊任用一把“五火神焰扇”把人和神煽為灰燼。

(4)鐵扇公主的芭蕉扇

《西遊記》描寫的鐵扇公主的芭蕉扇神奇無比,險些使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送了命。

三、美人遮面:扇與中國古代女性

在古代中國,扇與女性具有一種獨特的情緣。中國古代女子賦予了扇子更多讓人遐想和創作的空間,扇子也成全了中國古代女子生活世界的繽紛。

扇之所以成為女性所喜愛,並因此而演化成一種心靈的寄託和依賴,除了團扇本身所特有的輕柔、飄逸外,隱秘在其中的文化內涵也是非常重要的。


扇子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使命和價值

美人手持扇


它是一種包容在古代中國多元文化中屬於才子佳人式的憂怨文化,在後代詩詞中,團扇幾乎成為紅顏薄命、佳人失勢的象徵。古往今來的畫家和詩人們藉助扇子來表達女性的喜怒哀樂,詮釋女性的命運,不斷豐富扇文化的內涵。

(1)秋天的扇

扇子進入秋天之後就會棄之不用,所以扇子也帶有了中國古代女子遭遇不幸時的悲愁情緒,融入了她們抑鬱和傷感的情懷。班婕妤曾做《怨詩》,就是這種情緒的代表。

《怨詩》

班婕妤(西漢)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扇子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使命和價值

班婕妤


她在被趙飛燕誣告之後,失寵於漢成帝,只落得在長信宮中清冷度日。她把自己的不幸遭遇比附為由夏入秋的團扇,縱然扇子的質地再精良,縱然它曾經在酷暑帶給人絲絲涼意,但一到秋季,它還是擺脫不了被丟進筐笥的命運。

從那時起,團扇與失勢的佳人結下了解不開的纏綿情結。在後世的女性文學作品中,被離棄的愛情常常被比喻為秋天的扇。


扇子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使命和價值

牡丹仕女圖



(2)遮掩的矜持

在古代中國“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的社會中,女性通常只是男子的私人財產,拋頭露面是一種很不得體的舉止。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她們形成了含蓄內斂,柔情似水的行為特徵,而扇子的遮掩恰好能夠表現出女性的矜持。楊師道就曾作詩——《初宵看婚》,描述了這種遮掩的矜持。

《初宵看婚》

楊師道(由隋入唐)

洛城花燭動,戚里畫新蛾。

隱扇羞應慣,含情愁已多。

輕啼溼紅粉,微睇轉橫波。

更笑巫山曲,空傳暮雨過。

從中國古代扇子對於女子的種種作用來看,扇子歸根結底表現的是一種非常適合女子的遮掩功用。這是以扇遮面最直接的體現。

(3)愛情的信物

扇常常被作為愛情的信物。東晉時的桃葉,對不計名位,深情愛戀她的書法家王獻之,寫下《團扇歌》,成為對愛人樸素而深情的盟約。

《團扇歌》

桃葉(東晉)

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

與郎卻耽暑,相憶莫相忘。

秦淮河邊的李香君,她的斑斑血跡在候方域相贈的扇子上染就朵朵桃花。這把扇子,映射出個人的際遇和歷史的滄桑。

“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興亡夢,兒女濃情何處消。”《桃花扇》以此詩揭示了侯方域、李香君二人的悲劇結局。


扇子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使命和價值

桃花扇



扇子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使命和價值

紈扇仕女圖



(4)清官後院的女人

在清朝,貴婦們最流行、最時尚的搭配是這樣的:

身穿大擺寬袖旗裝,手執輕盈玲瓏的團扇,搭配濃妝淡抹之下的粉面桃花和纖纖玉手上的翠鐲。

四、人生道具:扇與社會身份

不同的扇及其不同的使用方式,通常反映出主人的社會地位與身份特徵:團扇為大家閨秀所用;宮扇用作儀仗,顯示帝王、王妃至高無上的地位;蒲扇為農婦、僕婦、媒婆、轎伕所用;英俊小生拿把書畫摺扇,顯得文雅瀟灑;大花臉李逵搖動大摺扇,威武中又有幾分斯文;而諸葛亮手中的鵝毛扇,則是沉著,機智,智慧的象徵。

(1)“領袖群倫”的“麈(zhǔ)尾扇”

相傳梁簡文帝蕭綱創始了“麈(zhǔ)尾扇”,其形近於麈尾的簡化,固定式樣似在紈扇上加鹿尾毛兩小撮。魏晉以來尚清淡,“麈(zhǔ)”是領隊的大鹿,手持麈(zhǔ)尾有“領袖群倫”之含義。“比翼扇”又出於麈(zhǔ)尾扇,上端改成鳥羽,為帝子天神、仙真玉女昇天下凡翅膀的象徵。


扇子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使命和價值

“領袖群倫”的“麈(zhǔ)尾扇”


(2)“羽扇綸巾”的周瑜

(3)手持葵扇的媒婆

粵地風俗稱替人做媒叫“楂葵扇”,就因為葵扇風大,效果好,扇起來一定能夠成功。


扇子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使命和價值

秋風紈扇圖



扇子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使命和價值

陳洪綬陶淵明故事圖(部分)



扇子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使命和價值

韓熙載夜宴圖



“夏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一把扇子,把不勞而獲的剝削者的可增面目,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