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重阳。这个节日,从热闹氛围上,略不如春节、中秋,但倒并未像上巳、花朝那样彻底沉寂下去。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驱邪求寿的习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为什么选择佩戴的是茱萸?
重阳节时,按照民间风俗,人们要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茱萸香囊的做法是采摘茱萸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辟除邪恶之气。
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南朝梁吴均(469~520)所著的《续齐谐记》: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可以“辟邪”的功能便流传下来,重阳节插茱萸之风,在唐代最为盛行。
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储光羲的诗“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把茱萸当作犒赏全军的奖品,可见茱萸受欢迎的程度。
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九月》记载:“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清阳九之厄。”
时移世易,如今我们也不会像古人那样去过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了,但今天的九九重阳,秋高气清,风物闲美,在此节中,不管你是登高还是居家,喝杯菊花茶或是其它,都会觉得心旷神怡。
閱讀更多 綠化與生活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