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军:落实“两个责任”实践“四种形态”

落实“两个责任” 实践“四种形态”

陈志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纪检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遵循,准确把握“四种形态”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必然要求,也是监督执纪方式的一个重大转变,蕴含着监督执纪工作的新要求、新方向,作为一名基层纪检人,如何把纪委监督职责落实到位,在实践工作中履好责、站好位、把好关,笔者认为在工作中应认真注重把握好以下四个关系。

“严管”与“厚爱”的关系。严是爱,宽是害。作为基层纪检人,首先要对党忠诚,不仅是第一位的政治要求,也是实践“四种形态”的重要前提。纪检部门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一头连着党和组织,一头连着广大党员干部,能否将党组织的严格要求和严管厚爱传达到每个党员,不仅考验着纪检人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更考验着纪检人的责任担当。因此,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勇担政治责任,不徇私情,做党员和干部“政治安全”的保护神,树立“严管不害人,放松害死人”的管理理念,把管党治党的重要责任落到实处。

“主责”与“专责”的关系。党委肩负着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主责,纪委肩负实践监督执纪的专责,两个责任协同推进、互不缺位,才能把“四种形态”要求落到实处。新常态下纪检部门,实践“四种形态”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执纪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必须协助和推动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找准自身职责定位,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在思想认识上求“准”,在履职手段上求“新”,在能力水平上求“高”,准确运用党规党纪的能力。工作中,要注意监督的全面性,纪检人要在“严”字上下功夫,要敢于“唱黑脸”,要在“实”字上见成效,要经常红脸出汗,当好党员和干部的“保健医生”,让每位党员干部能时刻感受到组织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

“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党委要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根本目标,既见“树木”又见“森林”,通过“治病树”“正歪树”“拔烂树”来“护森林”,全面净化政治生态。纪检人要当好“啄木鸟”“护林员”,注重突出抓早抓小,既要“抓少数”又要“管多数”,既要阻止“量变”又要处理“质变”。因此,纪检部门要持续深化“三转”,在工作对象上实现从“盯少数”向“管多数”转变;在工作内容上实现从“盯违法”向“盯违纪”转变;从“事后算账”向“事先阻断”转变;在工作方式上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提升综合效果,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做到早发现、早警示,告诫党员干部严守纪律规矩底线。及时采取约谈、函询、诫勉谈话等方式,常扯袖子、早敲警钟。推动党员干部习惯在监督的“探照灯”下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在风清气正的“大森林”里呼吸,在和谐的党群干群的政治生态中释放为人民服务的正能量。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抓早抓小是实践“四种形态”的关键所在。党员干部破法无不始于破纪,“四种形态”划出了管控“量变”、防止“质变”的路线图,开展监督执纪必须慎始慎初、关口前移,注重细节、防微杜渐,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干部选拔任用把关要抓前,建立信息互通机制,明确廉洁把关的对象、情形、程序、结果处理办法等,全面了解拟考察对象的廉洁自律情况,加强分析研判,严把“党风廉洁意见回复”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廉洁教育要抓前,引导党员干部树立道德高标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时刻用党章党规党纪、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增强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引导党员干部以反面典型为镜鉴,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监督检查要抓前,抓住时间节点,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的监督检查,织密监督之网,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监督执纪必须做到关口前移,对党员干部的问题发现在早、警示在先、处理在小,动辄则咎,既警示和教育干部悬崖勒马,又维护纪律和规矩的权威,促使良好政治生态养成。

(作者单位:祁阳县规划信息和工程造价管理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