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被纳入全球医学纲要,中医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世卫组织最高权力机构——世界卫生大会将于2019年推出该组织的第11版全球医学纲要,首次纳入中医传统医学的相关信息。

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已经在我国传承了将近三千年,近几年又重新迎来发展良机。

中医理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我国古代把中医行医卖药治病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中医馆、小型中医院、中医诊所、中药店)统称为“堂”。早期中医馆要追溯到同仁堂、胡庆余堂等中医行医卖药的场所,传播最为广泛的当属乐显扬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的同仁堂,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的同仁堂。

现代中医馆发展历史不到20年,第一家以中医馆正式命名的机构为2004年成立的深圳市和顺堂医药有限公司,随后出现的规模较大的中医馆还有2010年创立的北京固生堂连锁集团等。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年中国中医药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中医馆发展热发生在最近3-5年,国家出台了《中医药法》后,鼓励我国中医发展,同时地方相应配套政策实施,民营中医馆进入发展热潮。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我国的中医医疗机构,分为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及一切以各种名称面向社会而主要从事中医医疗业务的单位,按注册类型分为公立和民营机构。国家规定中医诊所及中医门诊部的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85%,而现阶段没有明确“中医馆”设置标准,但“中医馆”的特点是以100%纯中医为主营诊疗手段的民营中医机构。

中医类医疗机构分类

中医将被纳入全球医学纲要,中医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总收入2017年达到3648亿元,增速保持在10%以上,2015年以后,收入进入了稳定增长期。

2011-2018年中国中医医疗机构总收入及增速

中医将被纳入全球医学纲要,中医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逐年增加,截止2017年,诊疗人次已经突破10亿人次,2010-2017年诊疗人次CAGR达7.82%;中医诊疗量占总就诊量比例上升,体现了中医诊疗的需求旺盛、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

2011-2018年中国中医诊疗人次及增速

中医将被纳入全球医学纲要,中医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截止2017年,中医类医疗机构49527个,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4238个,其中民营医院1135个,中医类门诊部1913个,中医类诊所 43328个。中医诊所占全国诊所的比例约为1/5,与上年比较,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增加2713个。

目前我国中医诊所行业格局分散,还未成规模,呈现“小、乱、散”的状态,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国内规模较大的中医诊所连锁集团包括固生堂、和顺堂等。

随着中医被纳入全球医学纲要,中医的被认可度和接受度将得到提升,中医诊所将迎来3~5年的高速发展期,规模大小在未来竞争中起着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