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感恩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歌——感恩

唐代诗人孟郊(751——814)的这首《游子吟》,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就是把一对母子将要分离的相互情感描写的淋漓尽致。母亲把衣服缝的密密实实,唯恐时间长了会破开。儿子离开母亲也属无奈,但又不得不离开的心情也是让人心酸。相互之间就是有一根线——母子连心。全诗没有过分的雕饰,然而简单明了,清新流畅,淳朴自然。把孝道这个天下大德交待的相当完美。就连宋代大文豪苏轼尽管不太喜欢孟郊,但也赞叹这首诗是“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到了清代孟郊的潥阳老乡彭桂也说“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还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对《游子吟》给于很高的评价。从母子情深到诗意的登峰造极实在让人刮目相看,佩服的五体投地。好就好在也宣扬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传统美德。恕本人才疏学浅,再也找不到好的语言表达敬仰之情了。

如今也有一首《母亲》的歌很火: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水,有人给你擦。

……

你身在外乡住,有人在牵挂。

你回到家里来,有人沏热茶。

你躺在病床上,有人掉眼泪。

你露出笑容来,有人乐开花。

……

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

不管你多富有,不管你官多大,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得妈。

这首歌也是唱给妈妈,整首歌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道理也不是有多高深,每字每句的吟唱都直击我们的心灵。我想多数人每听到这首歌时候会眼含热泪。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母亲含辛茹苦的养育。就是长大了,走出去了,母亲也还是有着日日夜夜的牵挂。

《游子吟》和《母亲》,诗与歌。时代不同,相隔久远。可在歌颂母亲的意义上,确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号召人们要学会感恩。

当母亲十月怀胎,痛苦的把我们生出的时候,就一把屎一把尿的为我尽情奉献。把最好的给孩子,拿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从小到大每一步都不能离开母亲的呵护。可是母亲有那一夜能睡安稳觉,那顿能吃个安静饭,再想到我们上学,长大成人,修房盖屋,恋爱结婚,照看子女,哪里也离不开母亲的抚持。她们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艰辛。

母亲为我们付出的如此之多,而她们慢慢的变老了。我们做为子女的回报的怎么样呢?每一个人都应时常闷心自问。所以要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多陪陪,多孝敬。我们就是倾其所有,也报达不了母亲于万一。正像孟郊所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然而就这三分的孝敬,当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就后悔已晚了。

可是,有一些人自己能花天酒地,父母却没有吃的。自己一场赌博输出几百几千,而父母却身无分文。继承父母财产分分计较,赡养老人却推天拖地。更有甚者,子女多个,却把老人赶出门外,让老人无立身之地。所有这些,实在是做为子女的大不应该。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这些动物都知道,难道那些给老人计较这个计较哪个的人还不如一个畜类吗?

人啊,应该知道报恩。有句老话“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对别人尚且这样,何况是对生你养你的父母了。每个人都应该换位思考,她养你是为了什么?我们养孩子为了什么?上梁不正下梁歪。你是什么榜样,你的孩子就是你将来的样子。望所有做子女的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