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追星有多疯狂

现如今追星是一种时尚,一种文化,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生活的全部。其实追星行为并非现代才有,“粉丝”古已有之,他们追星的疯狂程度丝毫不亚于现代人。

史上第一个被粉丝围观至死的偶像

公元312年(永嘉六年),建邺(今南京)发生了一起“凄美”的“追星”事件:知名小鲜肉帅哥卫玠在众多粉丝的争相围观下,被看死了。典故“看杀卫玠”说的就是此事。

魏晋南北朝的美男子备受后世称赞,潘安、慕容冲、高长恭等人都有盛世美颜。而卫玠在众多美男中,恐怕引起的轰动最大,粉丝最多。

卫玠年少之时乘羊车到洛阳街市上去,远远看去,就像一尊正在移动的白玉塑像,时人都称他为“璧人”,估计已经帅到惊天地泣鬼神、惨绝人寰的地步了。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也算英姿飒爽,颇有风度,可每次见到卫玠,就觉得自己丑的不像话。

只是容貌俊美还不足以成为大众偶像,魏晋流行老庄玄学,卫玠就是玄理方面的高手。琅邪人王澄自负精通玄理,很少称赞他人,但听到卫玠的言论之时,却忍不住赞叹。

时人有言:“卫玠谈道,王澄倾倒。”当时王澄、王玄、王济三兄弟皆负盛名,却都在卫玠之下,世人言:“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

后来,中原战乱渐起,为了躲避灾祸,卫玠举家迁到了南方。卫玠后来去建邺谋职。他不知道自己旷世美颜的传说早已流传于当地大街小巷。于是建邺的粉丝集体出动,把卫玠围了个水泄不通,当时“观者如堵”,大家都争相目睹这绝世璧人的风采。

卫玠被累得半死,再加上他自己本身又体弱多病,盛名带来的压力竟使卫玠回去后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年仅27岁。

“看杀卫玠”这件事,《晋书·卫玠传》《世说新语》等古籍都有记载。古代粉丝追星竟然把偶像累死,真是亘古奇闻。这已经不是追星界的泥石流,而是超级风暴了。

把偶像作品纹满全身的铁粉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关心民生疾苦,深得普通民众的喜爱。他的《长恨歌》甚至流传到日本,上至天皇下至百姓都口口相传,影响力不可谓不大。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当时湖北荆州有一个叫葛清的人,此人是白居易的疯狂崇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白居易诗歌的喜爱,他竟然“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凡三十余处”(因白居易做过“中书舍人”的官,所以叫他“白舍人”)。

脖子以下在全身纹满三十首白居易的诗歌,而且还配上了图,自己全身几乎体无完肤。此人在街上走动,就如同行走的诗板,被称为“白舍人行诗图”。

青楼女子也有偶像

宋代东京汴梁的青楼女子,几乎人人都是柳永的粉丝。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他出身儒宦世家,父亲曾任工部侍郎。

大约20岁时,柳永到达东京汴梁参加科举考试,不第,于是他以青楼为家,一边准备一次次科举应考,一边纵情于风月场所。

他曾作词描写自己当时的生活情况:“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偶当歌,对酒竞流连。”因其旷世才情,柳永获得了当时歌妓们的追捧。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专心为歌妓填词作曲。当时“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柳永随便一首词就可以捧红一个歌妓,让她身价倍增,其效应不亚于现在的电视广告。因此,对一般人来说,妓院是一个销金窟。但对柳永来说,却是摇钱树。

歌妓们为他提供金钱食宿,提供素材,争着抢着求他填词,而柳永也不负众望,写出了不少优秀词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不仅提升了汴梁娱乐业的整体形象,更改写了宋词的发展历史。

柳永的名声在当时响彻整个汴梁花界,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超级巨星,几乎全汴梁的歌妓都是他的铁粉。他是全汴梁歌妓心目中的大众情人。

当时青楼中有言:“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后来柳永去世,死时家中贫困,一众妓者合伙出钱安葬了他。

明代冯梦龙在《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中生动的描写了殡葬场面:“只见一片缟素,满城妓家,无一人不到,哀声震地。”

柳永死后,歌妓们络绎不绝的前往他的墓地凭吊,时人谓之“吊柳会”。后世有诗题柳永墓:“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如众红裙。”

偶像自己也有偶像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当时便名满天下,粉丝遍布大江南北。苏轼甚至成为北宋年间的商标,连他的生活情趣都被人记录和追捧。例如与他相关的几道美食,“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一直流传至今。

就是这样一位巨星在当时也有自己的偶像,那就是屈原,可以说苏轼崇拜屈原到了无以复加,甚至是狂热的地步。

苏轼少年时代就已熟读屈原作品。到了青年时代更为崇拜。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23岁的苏轼随父苏洵取长江水道北赴京师。

在湖北有一遗宫即屈原的故居,屈原死后被改建为庙,立像祭祀。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屈原庙当时已是荒废不堪。苏轼见此景感伤至极,在含泪祭扫屈原庙后,他满怀对偶像的深情创作出名篇《屈原庙赋》。

这首词不仅表达了“粉丝”对偶像的崇拜之情,全文与屈原的灵魂对话,把偶像悲壮惨烈的一生和崇高的爱国激情渗透在文字之中,表达了这位年轻才子对历史伟人的心驰神往和对屈原高风亮节的由衷赞叹。

对于屈原之死,千百年来争议不断。曾有一些学者反对屈原投江,汉代扬雄在《反离骚·序》里认为:君子没有适当时机发挥才智时就应该如龙蛇一样暂时蛰伏起来,何必投江自尽?苏轼对扬雄的论调坚决驳斥。

苏轼在《屈原庙赋》中详细解释了屈原自寻短见的主要原因,反驳扬雄的看法,同时更用屈原的“忠贞之死”来和扬雄作对比,讽刺扬雄不守臣节、改事新朝的行为。

苏轼容不得他人对自己偶像的无礼,他对屈原的崇拜,已经远远超出文学的范畴,成为对人生意义的一种追寻。

苏轼对屈原的崇拜伴随其一生,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愈久愈烈。明人蒋之翘在《七十二家评楚辞》中讲到:“苏轼曰:‘楚辞前无古,后无今。’又曰:‘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

然而,不管东坡如何自愧不如,后人眼中,他这个“粉丝”已达到了与偶像同样的高度。他的词意境空旷,豪放豁达,成为宋词的代表。其美学与文学价值皆可与楚辞相比,苏轼的盛名亦是照耀千古,绝不亚于屈原。

总之,古人和我们一样,有喜欢之事,有崇拜之人,当遇到自己仰慕的对象,也会化身粉丝,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