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传统村落」方城布局 明清建筑——蔚县涌泉庄乡北方城村(上)

「张家口传统村落」方城布局 明清建筑——蔚县涌泉庄乡北方城村(上)

张家口传统村落

张家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历朝历代保留下来的传统村落,记录着历史变迁,承载着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乡土肌理,传承了丰厚的乡村文脉,是张家口人寄托情感的家园,据统计,张家口市境内有800多个古村落,时至今日,很多古村落依然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2017年,市政协文史委、张家口晋察冀边区文化研究院组织编写了《张家口传统村落》,遴选出了38个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以期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张家口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唤起人们更多的家园情思和文化情怀。今天张垣方志为大家推送方城布局的明清建筑——蔚县涌泉庄乡北方城村。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张家口传统村落」方城布局 明清建筑——蔚县涌泉庄乡北方城村(上)

方城布局 明清建筑——北方城村

北方城村位于蔚县县城北9公里处的丘陵地带,该村现有246户,840人,耕地面积约1200亩。

据记载,该村堡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由现村东北约100米处的小堡迁徙而来。现尚存小城堡遗址,小城堡坐北朝南,呈方形,边长30米,黄土夯筑。堡内原居住着白、赵、邓三姓氏人家,始祖均为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徙而来,后因人丁繁衍,三户大姓人家商议,另筑新城居住,遂于旧堡西南择吉地、选吉日,动工筑新城,就是现在的北方城古堡。

北方城古堡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平面呈方形,边长200米,四周用黄土夯筑,板墙高6米,底宽4米,顶宽1.5米,因整齐方正,故称方城。迄今,虽经历400多年的风雨侵蚀,依然保持着原貌。蔚县境内有4个方城(即北方城、南方城、东方城、西方城),为便于区别,故在村名“方城”二字前,冠以方位词。因此,该村全称为“北方城”村。

「张家口传统村落」方城布局 明清建筑——蔚县涌泉庄乡北方城村(上)

方城布局 明清建筑——北方城村

北方城古堡格局保存完整,具有古边塞地区“有村就有堡,有堡就有庙,有庙就有戏楼”的地方特色。古堡坐北向南,南墙正中辟门一座,属唯一的入口,正北城墙上建真武玄帝宫一所。城堡四角有高大的角台,台上原筑有硬山顶角楼,面宽、进深均为一间,南墙二角楼坐北朝南,北墙二角楼坐南朝北,供平时打更报时、瞭望敌情,还兼防守功能。南门楼为砖石拱券墩基,外面五伏五券式,内架横梁平顶结构。高大的砖石券堡门上方镶扇面形石匾,浮雕楷书“北方城”,典雅大方。南北一条纵轴线也是城内的主街区,沿着这条主街道,东西有主巷三条,构成了“丰”字形主干线的建筑格局,在“丰”字形古街道周围,分布着明、清古民居。

「张家口传统村落」方城布局 明清建筑——蔚县涌泉庄乡北方城村(上)

方城布局 明清建筑——北方城村

该村古民居以四合院格局为主,大户民居由多进四合院所组成,沿纵深方向前后排列。其中,以白、赵、邓三家的古民居保存完好,最为宏阔。

位于中街东巷的白玉龙宅院,是一处典型的套院民居,前后两进院落,大门位于东南角上,为五檩硬山广亮大门,前院由东西厢房、角门所组成,正房三间两耳,硬山布瓦项,砖木雕饰位于门楣、背饰、马头等部位。白玉龙父子富而好儒,是北方城著名的财主。白玉龙,又称白大先生,建造了白家大院;其子白雄,人称白先生,曾留学海外,学成回乡后,慷慨捐资,兴教助学,留下一段佳话。

「张家口传统村落」方城布局 明清建筑——蔚县涌泉庄乡北方城村(上)

赵家大院、邓家大院均为前后两进院落组成,建筑形式以硬山、卷棚、悬山顶为主。其余古民居,分布于村堡各处,一般均为一进四合院落,以硬山顶居多,南房及东、西厢房为倒座单坡式。这些砖石结构的高大宅院,土木结构的普通房舍,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属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筑群。

北方城的寺庙建筑沿南北一条纵轴线有序分布,均为坐北朝南,硬山布瓦项。这种建筑布局均受明代当地风俗、堪舆学说影响,并按尊卑有序分布排列。(未完)

(摘选自《张家口传统村落》《蔚州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