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土豆高效栽培技术!详细版!

地膜土豆高效栽培技术!详细版!

夏至时节忙农事

一、品种介绍

1.马铃薯新品种“尤金”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育成,该品种系通过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商品性状好。其生育期为90~95天,单株结薯4~6个,亩产2000公斤以上,大中薯比例85%以上。薯形椭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平,两端丰满,淀粉含量13%~15%,适口性好,还原糖含量极低(仅0.02%),油炸薯片色泽金黄均一,香脆可口,适于鲜薯出口和食品加工。该品种区域适应性较强,北到黑龙江、南到赤道地区的印度尼西亚都可种植,不仅适于二季作春播生产,而且在高纬度和高海拔一季作地区及热带高海拔地区均可获得较高的收成。

2.克新一号 属中熟菜用型品种,由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株型开展,分枝较多,株高70厘米左右。茎和叶绿色,长势强,花淡紫色。块茎扁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中浅。结薯集中。块茎大而整齐,休眠期长,耐贮藏。生育期为95天左右,薯块含淀粉13~14%,还原糖0.52%。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种植密度每亩3500~4000株,适宜于高水肥管理。

3.早大白 属极早熟菜用型品种,由辽宁省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育成。株型直立,株高48厘米左右,叶片绿色,花白色,薯块扁圆,大而整齐,大薯率达90%,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较浅,休眠期中等。生育期为60天以内。薯块含淀粉11~13%,结薯集中、整齐、薯块膨大快,一般亩产量2000公斤。适宜栽种密度为每亩4000株左右,在中等以上肥水条件下种植。

4.大西洋 属中熟油炸薯片加工型品种,由国家农业部种子局从美国引入。株型繁茂,叶片肥大,花淡蓝紫色,生育期为100天左右。株高40厘米左右,块茎圆形,中薯比例大而整齐,薯皮淡黄色,有麻点网纹,薯肉白色,芽眼浅。薯块含淀粉18%,还原糖0.1%以下。结薯集中,一般亩产量1500公斤左右。适宜种植密度每亩4500株,不抗晚疫病,退化快,要增加肥水,注意防治晚疫病。

地膜土豆高效栽培技术!详细版!

二、深耕整地、合理施肥

深耕整地是增产的重要环节,一般以伏耕、秋耕为宜,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抓紧进行,解冻前后抓紧进行顶凌耙耱,达到松绵、地平、足墒。土豆是高产喜肥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对三要素的吸收中钾的吸收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发芽期和幼苗期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分别占总吸收量的6%、8%和9%;发棵期分别为38%、34%和36%;结薯期分别为56%、58%和55%。土豆的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2500~4000公斤,三元素复合肥每亩75~100公斤。粗肥和2/3的化肥做基肥在起垄作畦时施入,播种时施入1/3化肥。

三、种薯精选和处理

1.精选 种薯购买后首先要进行精选,挑选幼龄和壮龄块茎做种,淘汰薯形不规整,表面粗糙老化以及牙眼凸出,皮色暗淡等不良性状的薯块。

2.切块 每个切块上需带1~2个芽眼,切块时尽可能利用顶芽优势,从顶部按芽眼顺序螺旋向基部斜切,一般50~100克的种薯可以切成2~4块。利用小整薯块(30~50克)播种,可避免切刀传病,苗齐、苗壮、产量高,较切块的可增产20%以上。

3.催芽 播前1个月切块,切块后在暖炕上催芽,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室内夜间气温低于0℃时,要加盖棉被或草苫,当芽长0.5厘米左右时即可播种。

四、播种:

1.播期 一般在晚霜前20~25天,10厘米地温稳定在7~8℃时,作为当地的适宜播期。

2.播种方法 大行距110~120厘米,修成台面播种两行,此项工作应在施肥整地时同时进行。在播前3~5天如果干旱要浇一次透水。为使土豆形成更多的匍匐茎,争取多结薯,一般采用深开沟浅覆土的办法,即耠子开沟,沟深13~16厘米,按穴点种,两穴中间施入剩余的化肥,再覆土5~7厘米。为防止地下害虫咬食薯块,每亩用辛拌磷等药剂2~3公斤,一同混拌化肥中,撒施在定植穴中间。播后覆完土,用钉耙将台面拦平,每亩喷施50%乙草胺乳油150毫升,喷后立即覆盖地膜。

五、田间管理

1.放苗 播后约1个月,陆续出苗,当田间有30%左右的苗出土时,用小木棍开始在苗上方扎眼放风,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气候条件。待苗出齐后,将苗全部从地膜下抠出,苗周围用土埋严,防跑风跑墒。

2.苗期管理 从出苗到现蕾为幼苗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壮苗早发棵,可叶面喷施1~2次叶面肥,如特别干旱,要浇一次透水。现蕾以后,是块茎形成膨大期,此期是需肥最多的时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以促为主,促地上带地下,达到茎杆粗壮,直立不倒,叶片肥厚,叶色浓绿,蕾不落。由于基施肥料量大,地膜土豆一般不再追肥,要以水促肥,如土壤持水量低于60%,应及时浇水。进入6月份后,雨水渐多,要注重晚疫病的防治,结合喷施药剂,可叶面喷施营养素补充肥料。现蕾后一般喷一次多效唑控制株高,促块茎膨大。在多效唑喷施5~7天,后喷一遍叶面肥,防植株早衰。

六、间套种栽培模式

冀东地区,地膜土豆多与玉米实行粮菜间作套种,即两行土豆套种一行玉米。玉米播在畦沟内,苗期两者互不影响。土豆进入结薯期后,玉米对土豆有遮荫作用,能减少土壤水份蒸发,降低土温,有利于土豆块茎的形成和发育。而且大行距的播种玉米,通风透光,加上肥水及时,玉米产量很高,在确保粮食产量的同时,增加了土豆的收入,一举两得。其种植方法是:地膜土豆做成1.1~1.2米的大行距台面,台面上播两垄土豆。在4月下旬~5月上旬,畦沟内浇一次透水,一方面给土豆苗期补充水分,另一方面给玉米播种造墒。水浇后2~3天,用小钩镐开浅沟,播种玉米,株距不超过20厘米,亩密度保持在3000株左右,亩产量能达到500~600公斤。

在实践中又探索出土豆——玉米——秋菜三种三收的栽培模式。在土豆套种玉米的基础上,复种一茬秋菜(大白菜或菜花),一年实现了三茬种植,进一步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其作法是:套种的玉米采用中熟品种,在土豆收获后玉米也尽早收获。复种的秋菜(大白菜或菜花)提前在地头留出空闲地育苗,育苗期约一个月左右,在土豆收获后(晚熟品种在7月底),进行移栽。这样土豆施入的大量有机肥、化肥,秋菜可以继续利用,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玉米收获后齐地面割茎杆,玉米垄变成了畦垄,土豆的台面整平变成了秋菜的定植畦。

地膜土豆高效栽培技术!详细版!

全国马铃薯专家为贵州威宁马铃薯产业发展献计

七、病害防治

(一)土豆病毒病

1.症状和危害

(1)危害 病毒病常使结薯减少,薯块变小,植株萎缩,产量逐年下降,为害极其严重。

(2)症状 从田间植株症状看,主要表现有两种类型。

①皱缩花叶型 发病初期由于嫩叶主脉缩短,而使叶片皱缩,并出现浓淡相间的花斑,茎部节间缩短,植株显著退化。病害发展,致使叶片早期脱落,造成全株枯死。

②卷叶型 下部老叶边缘沿主脉向上纵卷呈圆筒状,叶片发黄、变厚、变脆。病势加重时,全部叶片严重卷曲,植株矮小,韧皮部坏死,结薯少而小,产量严重下降。

2.防治方法

(1)选用脱毒土豆作种薯 选用脱毒土豆作种薯是防治病毒病的根本性技术措施。

(2)平衡施肥 增施农家肥,实行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平衡施肥技术,协调营养供求关系,提高植株内在抗性。

(3)药剂防治 选用病毒A、病毒灵等药剂喷施,连喷2~3次;及时防治蚜虫。

(二)土豆晚疫病

1.症状及特征

土豆晚疫病是一种流行性强,具有毁灭性的病害。特征是叶片边缘产生水浸状暗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扩大,病斑边缘产生一圈白色霉轮,严重时,整株叶片呈黑褐腐烂而枯死。茎部受害,产生凹陷的褐色条斑;薯块受害,产生褐色或紫褐色病斑。

2.防治技术

(1)切芽时剔除淘汰病薯 切芽时剔除淘汰病薯,将切好的薯块在强太阳光下暴晒进行紫外线消毒,减少晚疫病及其它病害的初侵染菌源。

(2)配方施肥 增施农家肥,使用土豆专用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测土配方施肥,使植株协调生长,提高植株内在抗性。

(3)芽块处理 种薯带菌是土豆晚疫病发生的初侵染菌源。搞好芽块药剂处理是降低病害发生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方法是:选用25%或35%甲霜灵可湿性内吸杀菌剂25克,加水1~2公斤。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180公斤已切好的芽块上,堆闷2小时,待药充分吸附后摊开微晾干即可。也可干拌,选用以上同样药剂50克,加0.5~1公斤细灰混匀,切芽后待芽块未干前,将药灰均匀混拌在芽块上。

(4)叶面喷施 为提高防治效果,避免产生抗药性,原则上是第一次在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前3~5天,选用保护兼治疗作用的药剂大生或代森锰锌防治;第二次应选用甲霜灵系列的内吸杀菌剂;第三次应选用高效克露系列杀菌剂。

第一次:初发病前3~5天,选用80%大生或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加害利平15支,加水50公斤喷雾。

第二次:与第一次间隔7~10天,选用25%或35%甲霜灵可湿性内吸杀菌剂,每亩100克加害利平15支,加水50公斤稀释喷雾。

第三次:与第二次间隔7~10天,选用72%克霜或克抗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加水50公斤稀释喷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