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不为权势和地位,只为情分和问心无愧!

如懿传:不为权势和地位,只为情分和问心无愧!

龚自珍曾经这样写:“兰因絮果从头问,吟也凄迷,掐也凄迷,梦向楼心灯火归。”写透了爱情的无奈,如懿终究如何在繁华中走向凄迷,上演断发绝情的虐爱,也是《如懿传》接下来的最大悬念,让人欲罢不能,必须追剧到最后。

在《如懿传》这部剧里,乾隆不仅风流,似乎还不贤明。

用如懿的话讲,是刚愎自用、薄情寡性、自私虚伪!

这是她当时的少年郎绝不会有的一面。

也是她回望养心殿时,无奈绝望的一眼。

当被令妃颠倒的真相被沉着冷静的如懿揭开时,年迈的太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哀家活了这一辈子,看尽了前朝后宫的明争暗斗、波谲云诡,可在如懿这里,恩宠也好,权势也好,后位也好,她都没放在眼里,唯将情分尽到底,求一个善恶有报,生死无冤。这哀家有时候在想啊,我在这宫里,苦熬了这一辈子,与如懿这般,保有一丝本心,到底哪个是真自在了呢?

听了甄嬛的这一段肺腑之言,我突然对这部剧释怀了。

尽管不愿认同网上叫嚣的不如改名叫《海兰传》,海兰似乎看得更通透,行事更果断,也更世故。

虽然看着如懿为了当一个称职的中宫,为了先君臣,后夫妻,再三委曲求全。

虽然对卫氏歪着嘴说一些连她自己都不相信的话依然恨得牙痒痒,但突然对如懿的隐忍和坚持有了认同。

当李玉回到紫禁城,满心的欢喜快要兜不住时,如懿却不愿接受皇后的册宝。

也许她真的伤透了心,母亲和孩子们的逝去,少年郎的辜负,这些支撑她在皇后宝座上一再坚持的理由全都没有了。

她又梦见了自己的姑母,在她每回跌落谷底时,景仁宫的姑母便在梦里提点她。

这一回,她想坚持自己的本心,纵使乌拉那拉氏的皇后最后都落得与皇帝离心的地步,她也只想做回她原本的自己。

不为权势,不为地位,只为情分,只为无愧于心。

如懿传:不为权势和地位,只为情分和问心无愧!

不想说乾隆皇帝在这部剧里一度披上了昏君的影子,在他踏步进入翊坤宫主动向如懿求和时,只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如懿看着他时,露出了纯真的不掺杂质的笑,这个笑是那么轻松,这个笑又是那么沉重。

笑得轻松,是因为如懿依然是少年时的青樱。

笑得沉重,是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释然。

乾隆说,待巡幸木兰回来,希望皇后收下册宝。

如懿对他讲,兰因絮果的感慨。

如懿的“花开花落自有时”,是放过自己的看透,是放过他人的淡然。

心疼她讲完之后,补了一句,木兰巡幸,一路保重。

兰因絮果,初时皆是美好的姻缘,末了却各自离散。

乾隆听了之后也许五味杂陈,才会用那般眼神看着如懿,而后,落寞地转身离去。

《延禧攻略》里乾隆有这样的自白,帝王,本就无情。

在充斥着权利和利益的高处,往往不胜寒。

《如懿传》里乾隆又是这样的自白,朕一直孤独地站在高处,朕不爱惜自己,又有谁会爱惜朕?

他可曾记得,如懿当初愿意当皇后,只是因为乾隆的一句希望她的陪伴,如懿便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一曲《墙头马上》,是他们少时共同的美好回忆。也是他们在多年之后,都不愿再面对的曲目。

这注定是一个灰色的结局。

相较皆大欢喜,也许这种由表及里慢慢渗透的悲凉,才是观众真正看懂它的开始。

于是,忘记了一路打怪的《延禧》,只记得这里有一出为爱的绝唱《如懿》。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父亲在女儿婚礼前说的一句话。

婚前,选你所爱;婚后,爱你所选。

如今想来,短短数言,是否可以避开兰因絮果的结局。

如懿传:不为权势和地位,只为情分和问心无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