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怨声载道”,需要“拯救之术”!

言论/校长“怨声载道”,需要“拯救之术”!

“校长不是人干的活!”“当校长的两头受气。”“如果你想让一个人短寿,那就让他当校长……”“当校长的身背十字架,难也。”……

如今当校长的,不知道为什么,整天“小媳妇”似地满腹怨言。校长之怨,成为当今教育的一大明显“特征”,如不认真剖析和研究对待,那我们的校园里,一旦“怨声载道”,其造成的不良后果将直接蔓延给孩子。正视心灵“污染”的危害性,净化和排解校园里弥漫着的诸多怨气,便是对教育和未来人负责,因而具有着重要的紧迫性。

校长之怨,总结起来,分为四类——

一曰怨上。

对上级的要求不做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不明就里地加以排斥,对上级分配交办的任务应付敷衍,或者变相敷衍。工作中一旦出现问题,便习惯于向上推,埋怨上级不体恤下情,瞎指挥、一刀切、政绩工程……学校工作搞不上去,怨政策有失误,怨上级不支持,怨政府不扶持。实在找不出理由,就怨“体制”,这类人言必外地怎样、“美国如何”云云。

二曰怨下。

对下属动不动就指责和辱骂,埋怨所有人执行力不够,当面挖苦、背后讥讽,甚至以扣工资、取消评优彰显铁腕。对待工作中的过失,习惯于首先洗清自己,为自己开脱责任。学校升学率上不去,首先是怨生源不好、然后是怨教师不勤。这类人从不把下属当人看,独裁和军阀作风严重,一旦不高兴,便随意施以“体罚”或变相惩罚,动辄让老师加班加点,以刁难和增加工作量以泄其怨。

三曰怨同行。

自己学校搞不好,便四处找理由。诋毁、编造、诽谤兄弟学校,整天忙着给别人波脏水,盼着别人出些事,一旦真的出事了,便招摇着到处乱讲,人前人后说些“尽在意料之中”之类高深的鬼话。这类人自己不干,更怕别人去干,比如课改,自己不改也就罢了,却对选择课改的学校,恶意设置一切能够设置的障碍,把对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到处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四曰怨前任。

学校搞不好,责任全在前任身上,什么基础差、底子薄、班子散、作风软,而自己是临危受命,出了问题正常,出点成绩是自己的能耐,什么大报小报电视台,瞅准机会就广告、美其名曰“形象宣传”,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实质上是借机寻求升迁。

言论/校长“怨声载道”,需要“拯救之术”!

四怨之风盛行,则教育危矣。

四怨之根一在“浮躁”。有些学校对教学浅尝辄止,长年不深入课堂,一天到晚忙着入酒海、赶会议、交权贵,为头顶能多一道光环迎来送往、巧妙周旋,学校一旦出现问题,不是忙着解决,而是习惯性拖延,不是找出根源,而是一味抱怨。

二在“乏能”。靠拉关系、走后门、博得领导赏识当上的校长,属于典型的外行,自然在工作中缺少思路,又不想暴露自己的无能,于是便遇事找借口、怨别人,给同僚扣帽子、让别人背黑锅,自己扮演“受害者”,而忘记了自己原本应该承担的决策责任、领导责任,对干部的任用那是“武大郎开店”,打击和压制能者,任用听话者和善于拍马溜须的庸者。

三在“缺心”。这类人以政绩和升迁当唯一目的。对内敷衍、对外世故,满口仁义道德,大谈责任义务,却实属最不尽心尽责之人。为提高升学率,甚至无所不用其极,打着“责任”的旗号,大行“反人性”之道,大搞应试教育,奉行题海战术。却忘记了“升学”是原本为民族“育人”。

四在“贱行”。这类人习惯于一切停留在口头上,轻贱实践,忽视问题的行动研究,遇事以拍脑门代表决策,管理缺乏配套,甚至压根就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典型的“人治”代替“法制”。善于制造矛盾,把学校搞的人人自危,而自己趁乱坐收渔人之利。

惩治校长四怨,其实不难。

方法一是转变校长角色。校长应该干正经事,让校长研究教育注重课堂,把主要精力放在育人上,抓好班子、教师、后勤三支队伍的建设。

二是加强对校长管理的监督。其中就包括加大群众也就是教师队伍对小组的监督,放大工会和教代会的功能。

三是改变校长的任命机制。先征求教师的意见,让教师说了算。上级要做好校长工作的考评,敢于让能者上、庸者下,上下自如。

四是强化职绩制。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让校长不是当官,二是做事。不是谋官,二是谋教。

言论/校长“怨声载道”,需要“拯救之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