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佛国新疆的前世今生——高昌回鹘(十)

千里佛国新疆的前世今生——高昌回鹘(十)

高昌国多种宗教并行,王室早期信奉摩尼教,后改信佛教,民众则大多皈依佛教,同时亦有不少人信奉景教,拜火教、道教、萨满教亦有信众。高昌回鹘积极发展与周边政权的关系,于辽太祖七年(913)入贡于辽。天赞三年(924),辽太祖西征,“遣兵逾流沙,拔浮图城,尽取西鄙诸部”。随后,辽于北庭置监国太师。辽圣宗于北庭筑可敦城,屯以重兵,高昌回鹘遂为辽之属邦(同时也称臣于宋),辽设高昌大王府以羁縻之。不过,高昌回鹘与宋、辽的这种臣属关系都只是形式上的,而实际上仍保有独立地位。回鹘:原名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

在回鹘文书方面,除零星契约及文书外,主要的有回鹘文的《玄奘传》,原译本为10世纪中别失八里回鹘佛僧详古舍利所译,1930年在新疆出土,现已整理。《金光明经》(汉文译者为唐高僧义净)的回鹘文译本(译者同《玄奘传》),是从汉文译本转译的,另从梵文本添译了好多处,成为研究古代维吾尔语和宗教(佛教)的基本材料。《乌古斯可汗传说》,这是未经14世纪波斯史家拉施特·丁掺入伊斯兰色彩的、维吾尔族最早有关其自己始祖的民间传说。传说写成的时间大约在10世纪,地点在天山南路,为一佚名回鹘人的手稿,现收在拉得洛夫氏的《福乐智慧·导言》之中。

吐鲁番古代各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早有成熟的医药(如唐代的《西州续命汤》)。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高昌回鹘境内龟兹进奉使李延庆等36人到宋朝献香药。元代畏兀儿人军医月举连赤海牙曾在合州(今四川合川)钓鱼山,“奉命修麴药以疗师疫”。

高昌回鹘人在宗教信仰上,先信最早从波斯传来的摩尼教,而后信佛教。所以,在今新疆吐鲁番西的木头沟或吐峪沟的墙壁上或废墟内,已发现大量回鹘人的宗教壁画,表现出与波斯文化融合的倾向。高昌回鹘人“乐多琵琶、箜篌”,“好游赏,行者必抱乐器”。高昌壁画中,经常有天堂中跳舞的画面。塔里木盆地的戏剧表演,在汉代已产生,这由20世纪在吐鲁番、哈密发现的译成回鹘文的《弥勒会见记》抄本的残卷、写本①,以及近代在库车出土的有关当时戏剧演出的场面和文物可以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