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70年代結婚流行“三大件”:永久牌自行車、上海牌石英手錶、飛燕牌縫紉機;而到了80年代則是單門冰箱、黑白電視、單缸洗衣機。毫不誇張的說,以前稍微有點經濟水平的,家家戶戶都有這些物件。而如今,倒是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輕易找不到存在的痕跡。成都作為僅次於北京上海,西南最大的消費城市,自帶時尚摩登氣息。都市裡的人們緊密跟隨著紛繁雜亂的潮流,今日要吃法國頂級甜品,明日要挎最新款的大牌包,無時不刻要趕著去最新的網紅店自拍吃喝。物質更新換代如此迅速,經濟上的充沛富裕,使得人們對於舊東西毫不在意,不要就不要了,扔進垃圾桶,也不會覺得可惜。而一位80後姑娘蘑菇,卻欣喜於過往時光凝聚的點滴美好,蒐羅了一大堆老物件,在成都的市中心開了個二手傢俱店——保鮮商店。


是一間二手傢俱的美好中轉站

也是一座舊時光的藏寶庫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保鮮商店門口招牌十分醒目


坐落在金河路上的保鮮商店,對面是軍區第二幼兒園,隔壁是二手奢侈包店,附近有酒店亦有茶館,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店,和諧靜謐地開在濃密樹蔭的小街上,讓人置身其中就隔絕了身後熙熙攘攘的車水馬龍。

而在這條街上,你很容易被保鮮商店吸引,不管是簡單不俗的紅字招牌,還是用彩漆窗戶拼起來的大櫥窗,亦或者是來去自在的白貓“乖乖”。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一面擺放著老物件,一面是安靜的茶室


踏進店門的時候,你或許會有瞬間的恍惚,這裡傢俱都不是新的,

以明清到80年代時期為主,隨處可見被人使用過的痕跡,帶著舊日的記憶撲面而來。店鋪一面是雅緻簡單的茶室,另一面擺著舊傢俱,看似隨意又處處用心。

偶爾客人進來小聲驚呼:“這不是我童年騎的小車車嗎?這個餐櫃以前我家也有個。”而蘑菇則會笑著招呼人喝茶,與其說是客人和老闆,不如說是熟人見面的愜意舒適感。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收音機、電話、打字機、裝餅乾的鐵皮箱


裝餅乾的鐵皮罐、飛魚牌打字機、飛燕牌縫紉機、舊皮箱……如今不大能在家裡見到的老物件和傢俱,在這裡都尋得到。很多東西年輕人也不大認識,經常有姑娘舉著藤條拍問這是打蒼蠅的嗎?大抵也是從未曾有院壩曬被子的經歷。

二手傢俱總有種被歷史遺忘淹沒感,明明很結實還可以使用很久,卻被人滿不在乎地丟棄,追求更新更潮流的東西去了。保鮮商店像是細心照料它們的中轉站,也是熱愛舊時光人們的尋寶庫。


80後姑娘做“收荒匠”

收集上萬件老物件保留一代人回憶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蘑菇正準備整理傢俱


店主蘑菇,80後,四川資陽姑娘,3歲隨父母到新疆,在烏魯木齊長大。看起來是個乖巧的日系姑娘,喜穿白衣白裙,愛喝茶愛美食。而左手手臂上3個小小紋身,卻不經意帶出一點個性。

她大學原本學的是醫學,卻在實習過程中意識到這不是她喜歡的。離開學校後就買了張去青海湖的火車票,開始一場沒有終點的旅行,看過壯美磅礴的山川湖海,最後她留在了離天很近,陽光燦爛的西藏。

她那會兒在朋友客棧裡做起了手工皮具,那段在西藏的快樂日子被她稱為“烏托邦的夢”,然而無拘無束的日子是有限的,輕飄飄的夢終究會落到堅硬的現實。“在西藏,雖然我能做到自給自足,生活也沒什麼太大壓力,但是想要存點錢,有自己的事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蘑菇說道。

2012年,她喜歡成都慢生活的氛圍,來到這裡。因為懷念兒時新疆米粉的滋味,在小通巷開了家米粉店,叫飽鮮。

在給米粉店裝修的過程中漸漸愛上了老傢俱,我問她緣由,她眨了眨眼睛說:“沒有原因啊,不喜歡宜家風,老傢俱擺在那兒就是比新的好看,有質感有溫度。”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保鮮商店內部


蘑菇擁有的第一件老物件是手風琴,自己家中和米粉店也都購置了許多舊傢俱。談及開保鮮商店的初衷,她表示成都市似乎沒有正經買賣二手舊貨的店,一般都是古玩古董店,買回去也都是用作收藏。她並不喜歡,老傢俱保存著過去的記憶,也應該一直被人用著,才會尊重手工者的勞動,讓東西有物盡其用的意義。

去年夏天,蘑菇準備開店,從找鋪子到裝修好,也就用了1個多月。她甚至不敢相信這麼快速順利的找好鋪子,或許無形中她註定會走上這條路。

蘑菇自嘲自己是“收荒匠”,倉庫裡上萬件老傢俱和雜貨都是從各地“撿漏”來的,趁人搬家或者去偏遠農村,買下別人不要的物件。

“老一輩人見慣這些,反而喜歡新的,來買二手傢俱的反而很多是年輕人90後,自家用或者開民宿。”三聖鄉許多漂亮院子都是去她家買的舊傢俱進行佈置,怪不得人對那些木桌椅有似曾相識感。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老木匠在修復桌子


保鮮商店裡位於十陵的舊貨倉庫裡,常年有位50多歲的老木匠做舊傢俱修復。因為收來的二手傢俱,很多都缺胳膊少腿兒,灰撲撲的也看不出美感。但通過老木匠進行工藝的還原,以舊修舊,清洗出來,最後都非常好看。

“年輕木匠沒耐心也大多不會這些工藝,譬如卯榫結構還有清代椅子的弧度這些都不是簡單的事兒。手工活兒畢竟都是靠時間累積熟能生巧的,所以我們都是請的老木匠做修復。”蘑菇解釋道。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鬧鐘、撲克牌、兒童車、舊書


物不如舊,人不如故

希望有溫度的物件能在生活中長久保鮮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部分老物件陳設


在開店後,蘑菇學習瞭解了很多時代傢俱的特徵,她覺得都非常有意思,甚至更瞭解木材。她熟稔地指出我背的木包是柏木,才會如此輕巧。

她的朋友很多以前不會買舊傢俱,慢慢受她影響也就喜歡了,成為客人。還有的人家裡缺什麼老物件,

也會找他們去尋些鳥籠、鐵皮玩具槍、腳踏鋼琴之類的。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各色雕花門板和古舊鳥籠


店開了一年多,最初經營很艱難,因為要讓人們欣賞到二手傢俱的美,是個很緩慢的過程,以前更多是把它們當做古董古玩。但好在,好東西始終會有人喜歡,雖然沒有人氣爆棚,但目前也還算收支平衡,遇上識貨的客人成交都會很迅速順遂。

當然也有不如意的,店鋪面積雖然已經不算小了,可還是有限,很多傢俱陳設的想法沒法好好實現。偶爾也會碰上衝動消費的客人,今天買了明天反悔,蘑菇也是好脾氣,也允了退貨,大約還是可惜傢俱被送到不會珍惜的客人手上。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民國時期的奶瓶


很多老物件只有那個年代的人才知道,90後、00後光看是認不出是用來做什麼的。最近,她找來了民國時期的奶瓶,玻璃被做成飛鳥的形狀,流暢優雅的曲線讓人實在想不到是奶瓶。

在蘑菇看來,“保鮮”二字賦予舊物的意義也很簡單,生活中能被替代的物品數不甚數

但總有些物件能在生活中被長期“保鮮”,也是保鮮商店名稱的由來。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後記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詩經·煢兔》裡用千年前古人的智慧,教導著人們東西最好用新的。我們的確不處在縫縫補補又能用的物資匱乏年代,但消費時代物質更新如此頻繁,也造就了我們簡單粗暴地拋棄和不珍惜。

這樣想來,“物不如舊,人不如故”不也挺好的嗎?老傢俱歷經時光的洗練,能讓人停下來想一想,童年遙遠的回憶,往日時光的寧靜。慶幸在成都有這樣一家讓人“慢下來”的詩意小店,哪怕只是路過,坐坐兒時的皮沙發,翻翻80年的連環畫,喝下一杯簡單的清茶,都可以在高樓林立的水泥森林裡獲得些許美好瞬間。


80後姑娘做“收荒匠”,在成都搭建了一座舊時光藏寶庫



設計:蔣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