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美国海军军犬

1943年11月,在所罗门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布干维尔岛上,一片寂静,在灌林丛生的树林里,只有美国海军士兵在打盹,他们的军犬凯撒在旁边静静地蹲着,一动不动,只是耳朵偶尔微微转动一下。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似乎不曾有战争的惊扰。忽然间,凯撒的耳朵猛的一转,立即"汪汪"叫了几声,士兵们马上醒来,端起枪准备对付敌人。原来是有几名敌人正企图越过战壕,向这边逼近。因为美国士兵已有了戒备,所以这伙敌人的偷袭以失败告终。

这并不是电影中为了宣传动物重要性而编造的夸张情节,而是二战中很平常的小插曲。二战期间,有1000多条军犬跟随海军远征,它们克服了种种危险与艰苦的条件,对人类忠心耿耿,在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

战争中的美国海军军犬

美国海军军犬

军犬的运用并不是从二战才开始的,在古希腊时代就记载过军犬的重要性;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本杰明·富兰克林曾指出过军犬的作用;在一战中也偶尔运用过军犬。不过这些都未形成规模,直至后来,美国的一些饲养员、驯兽员还有猎犬俱乐部成员自发组成一个专门训练军犬的组织以后,军犬才正式走向战场。德国牧羊犬、柯利牧羊犬及德国小猎犬以其健壮的身体、机警的反应成为军犬的首选,不过这三种狗与爱斯基摩狗和拉布拉多猎狗的杂交品种也能符合军犬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先在被选中的狗的耳朵上印下代表主人名字的号码,以方便战后的认领工作。然后再把它们送往营地,开始真正的军犬生活。在营地中,会让狗与它们的新主人呆在一起,培养与新主人的感情,它们也会进行特殊训练,与士兵们一起在TNT炸药制造的烟雾帐中匍匐前进。由于以前从未真正大规模使用过军犬,开始没有人敢确信它们真的会发挥作用。但是自从军犬团第一次踏上布干维尔岛,创下无一人伤亡的记录之后,所有人的疑虑都打消了。

后来无论美国海军开到哪里,都有军犬团跟着,为他们侦察敌情和传递文件。最开始是用板条箱把军犬从军舰送到岛上,可是这样容易被日军发现,后来就用网袋,提高了安全性。可是用网袋又容易拌住军犬的腿脚,有人就想出办法,用夹克衫把它们包裹起来:先把前腿插进袖子里,再把脖子下面的扣子扣上,最后用衬衫后襟裹住下身。这样就把军犬万无一失地送到岛上。

战争中的美国海军军犬

军犬有时会为战争的胜利提供很大帮助

一个名叫皮特尼的美国人参加太平洋战争,与军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毕业于美国奥布恩大学的兽医学院,帮助组建了军犬三排,同时担任二排、三排的兽医。他做了不少实质性的工作,比如改进训练方法、筹集狗粮等等。

军犬团上的第二座岛屿是关岛,这次日军发现了美军是在用狗作侦察,就专门针对狗进行攻击,结果有9条军犬被炸死,但即使是这样,军犬还是探明了敌军的位置。总共有60条军犬随军队来到岛上,最后只有15条完好无损。皮特尼和其他海军士兵把牺牲的25条军犬葬在关岛上,在每座墓碑上刻下它们的名字。

在接下来的每个岛上,军犬继续发挥着它们的重要作用。在塞班岛,军犬冒着枪林弹雨侦察出日军所在的山洞;探察出日军士兵军火来源,还嗅出了修在榕树下的陷阱。它们白天是"巡逻兵",到了晚上又担当"哨兵"的责任。士兵摩恩的军犬卡尔就是一个优秀的"哨兵"。一个漆黑的深夜,恰逢摩恩执勤,可是在黑暗中他什么也看不清,他就把犬绳和他的鞋带绑在一起,以便从卡尔那里尽快获得敌情。后来卡尔猛的一拉,他立刻明白怎么回事,通知了整个小分队,士兵们很快醒来作好战斗准备。一刻钟之后,果然有100名日本兵越过了阵线,一场激烈的战斗开始了,可是因为士兵已作好充分准备,美军并没有人员伤亡。

战争中的美国海军军犬

军犬的训练极其严格

战争结束后,军犬都被送回营地,怎么处理这批军犬成了一个问题。兽医皮特尼建议应当让狗恢复正常生活。他写道:"军犬在服役期间起了重要作用,救了很多人的性命;我们曾答应过军犬的主人战争一结束就把它们送回去......我们应该让军犬有机会回家过正常生活。"后来当局采纳了他的建议,让军犬"复员"回家。在回到营地的559条军犬中,540条被送回家乡,15条因健康问题而被施以安乐死,只有4条军犬因为不能驯化而被处理掉。回去的军犬都表现良好,从未有过伤害人的举动。皮特尼在他的书中写道:"那是一批战无不胜的军犬,是人类忠实可靠的朋友,它们舍生忘死,救过很多战士的性命,它们是伟大的。"

二战以后,在越南战场,甚至在轰炸伊拉克时美国都使用过军犬。不过这些军犬可不像它们的前辈那样幸运。越战中使用过的军犬不是被杀掉就是被留在当地,不准再回美国本土。直到1984年,美国官方才允许军犬回国,不过也是被分配到各个基地继续服役,过不上正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