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刑的時候,有人大喊一聲「刀下留人」,真的可以停下嗎?

古代行刑的時候,有人大喊一聲“刀下留人”,真的可以停下嗎?

古裝劇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節:古代行刑的時候,犯人在被處決前並不慌張,甚至還微笑,像是在挑釁監官。當監官下令行刑時,劊子手都準備好的時候,總是會出現一個情景:有個人騎馬飛快的奔過來,扯著嗓子大喊:刀下留人。這種劇情在影視劇中非常常見,雖然看起來過於狗血,但是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小編今天就為大家講講為什麼有人大喊一聲“刀下留人”,就不再行刑了。

古代行刑的時候,有人大喊一聲“刀下留人”,真的可以停下嗎?

古時候一旦一個人被判死刑後,是不能更改的。因為官有官威,下的命令不輕易更改。如果隨意更改,當官的顏面何在?所以,一旦被判死刑,結局就已經定了。這在古代十分常見,但是也不排除有“例外”存在。這個例外就出現在宋朝,雖然宋朝的法律體系非常健全,制度也比較嚴格,但是,一旦犯人想要上訴,為自己辯駁,那麼就可以重新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犯人是被冤枉的,那麼刑罰就會被取消。

古代行刑的時候,有人大喊一聲“刀下留人”,真的可以停下嗎?

曾在宋太宗庸熙年間,王元吉被他的繼母——寡婦劉氏告到了官府,因為她說王元吉想要謀害她。結果,巡司官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對王元吉嚴刑逼供,他只好被迫認罪。之後,等到劉氏死後,才發現他們冤枉了王元吉。最後,宋太宗覺得疑點重重,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顯示王元吉想要謀害他的繼母,就免除了他的刑罰。

古代行刑的時候,有人大喊一聲“刀下留人”,真的可以停下嗎?

所以,在宋朝,如果有人在臺下大叫“刀下留人”的話,真的就可以停下來嗎?因為宋朝有規定:只要犯人覺得有冤屈的,在行刑前叫冤,就可以重新考慮是否處以刑罰。這是歷史真實存在的條例,記錄在宋朝的法律上。這樣的話,就給了冤犯申訴的機會。等再到明清時期,法律更加完善,這一條律法也做了補充,以至於到嘉慶十二年,有了另一條條律:犯人喊冤後,停止行刑,並重新查案。

古代行刑的時候,有人大喊一聲“刀下留人”,真的可以停下嗎?

小編認為,這樣做還是很有好處的。比如實行“刀下留人”後,宋朝出現的很多的清官,就比如宋朝的包拯,在歷史上就以清官聞名。相信他將“刀下留人”這條律法實施的非常好。他也不會讓任何人受到冤屈。除了包拯,還有其他很多有名的清官,比如劉溫叟等等。他們做事剛正不阿,清正廉明。他們對當時的朝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大家覺得我今天介紹的這個怎麼樣?你還有其他得更好的見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