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馒头庵的静虚有何能耐,竟能指挥得动王熙凤为她办事?

红楼梦:馒头庵的静虚有何能耐,竟能指挥得动王熙凤为她办事?

静虚 王熙凤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是《红楼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这件事牵扯到军方、地方官、地方乡绅、宗教人士,而背后操控的是荣国府少奶奶、九省检点王子腾侄女儿王熙凤。王熙凤弄权军方和官方,目的仅是赚得三千两银子,可是这件事引发的另一结果是十分令人痛心和悲伤的,因为威权的介入,棒打鸳鸯,当事双方一对青年男女张金哥与守备之子双双殒命,两个家庭人财两空,两败俱伤,而凤姐得了染着两个年青人鲜血的三千两白花花的银子,热衷此事的老尼姑静虚估计好处也不少,这件事王熙凤与静虚老尼做的实在阴损,不积德。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曹雪芹笔下这个事件的两个重要人物——王熙凤和静虚老尼姑,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红楼梦:馒头庵的静虚有何能耐,竟能指挥得动王熙凤为她办事?

凤姐 静虚

第一个特点,是这两个人都不信什么阴司报应,都不积阴鸷,银子才是她们的信仰。

尤其是尼姑静虚,按说她是佛家弟子,修身养性、弘扬佛法才是她的本分,普渡众生才是得道高尼为之追求的事业,可她身在佛门,心系红尘,芸芸众生她是不会留意的,她游走于世宦乡绅豪门,结交权贵,她去给胡老爷府里产了公子的太太念几天《血盆经》,就可得十两银子的酬劳,她常常去荣国府去请太太奶奶们的安,就可得成例的银子,周瑞家的送宫花给惜春,就碰到她带着徒弟智能儿到贾府来,只是她太忙了,见了王夫人又马不停蹄的去于老爷府上了。

静虚的钻营是相当有一套的。早在她初出家之时,是在长安的善才庵,就结交下了当地的张大财主,也就是张金哥的父亲,而且我想她也一定和长安府府太爷以及他的小舅子李衙内熟悉,当这个静虚到了京都馒头庵(水月庵)当住持时,这时的静虚定结交了不少京城的达官显贵,张大财主和长安府太爷都要求她走门路了。至于那个倒霉的长安守备,因为官相对小一些,也可能钱不多,根本入不了静虚的法眼。

红楼梦:馒头庵的静虚有何能耐,竟能指挥得动王熙凤为她办事?

静虚

曹雪芹笔下弄权的凤姐一样,对于银子的贪婪,让她丧失了最根本的人性,在那个凡事讲因果报应,人们笃信“头上三尺有神灵”,还有就是“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的传统道德约束下,都制约不了凤姐,有人说静虚用了激将法,又捧的凤姐很受用,凤姐才答应给她办这件事,这个老尼姑的确是相当掌握凤姐的性格弱点,话说的也是恰到好处,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凤姐考量这件事对她来说不过是轻弹手指般容易,就可以收获三千两白银,要知道凤姐贪财到可以将婆子丫头的月钱她都要扣下几天,放出去获几两利钱银子的,三千两对她的诱惑之大我们可以脑补,要是放在今天,凤姐的理财水平也一定登峰造极。

红楼梦:馒头庵的静虚有何能耐,竟能指挥得动王熙凤为她办事?

王熙凤

第二个特点,作者直接写这两个人的坏。

《红楼梦》的一大特点是曹雪芹最擅长说反话,要批判这个人,反到要说他慈,说他善,说他贤,越是重视越说他不在意,可是对于王熙凤、对静虚,甚至对于葫芦庙的后来充门子的小沙弥、王一帖、马道婆、水月庵的智通、地藏庵的圆信等这些佛门弟子都是直接写他(她)们的坏,写他们的恶,写他们的伪善,给予他们最严厉的批判。他(她)们是真小人,历来的红楼评论文章对这些人批判并不是太严厉,就是因为人们更讨厌伪君子,更痛恨披着善良外衣而行鬼蜮伎俩的虚伪小人。

红楼梦:馒头庵的静虚有何能耐,竟能指挥得动王熙凤为她办事?

静虚 王熙凤

在静虚这个老尼鼓吹摇舌之下,利用王熙凤和贾家王家的威势,一对青年男女的姻缘被活生生拆散了,谁知张金哥节烈,决不再行聘嫁,投水自尽,守备之子也追随未婚妻自尽了。本该诵经讲法的馒头庵里,充斥着铜臭的灵魂、肮脏的交易。就是静虚老尼和王熙凤密谋之时,馒头庵里也即将发生另一件丑事,就是来铁槛寺送姐姐亡灵的秦钟与智能儿终于云雨成趣,缱绻偷期,秦钟也正是这几天亏空了身体,染上风寒,回去就病倒了,后来与智能儿之事败露,气死老父亲,自己不久也一命呜呼了。

馒头庵,不光是他的馒头做的好,更是藏污纳垢之地,我相信小说八十回后,这个伤天害理、染指红尘的静虚尼姑,在她埋葬别人的土馒头里,定会埋葬了她自已。

红楼梦:馒头庵的静虚有何能耐,竟能指挥得动王熙凤为她办事?

静虚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我的喜马拉雅FM:屏山讲读红楼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