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罗甸」《黔南日报》四版报道:罗甸“白衣天使”:11小时奋战,从“死神”手中抢回43岁高龄产妇

「媒体看罗甸」《黔南日报》四版报道:罗甸“白衣天使”:11小时奋战,从“死神”手中抢回43岁高龄产妇

黔南日报四版报道

“当时产后突发大出血,处于休克状态,什么知觉都没有了,医院出了病危通知,要不是医生的紧急抢救,我肯定是没命了!”近日,罗甸县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回访43岁产妇杨女士时,她谈起惊险的抢救过程,回忆起产后大出血的可怕经历,仍心有余悸,更是对医院抢救成功使母子平安满怀感激。

突发大出血,产妇生命垂危

今年43岁的杨女士,宫内孕足月,9月13日凌晨5时入住罗甸县人民医院分娩。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于14日5时20分剖宫产一健康女婴,产程进展顺利,新生儿正常。产妇推进病房两小时后,全家人沉浸在新生命诞生的幸福中,产妇却出现了胸闷、呕吐的症状,值班医生立即查看产妇神志清醒、面色苍白,随后发生罕见大出血,不到2 小时出血量达3200毫升。

产后出血是目前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产后出血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率是10.5%,死亡率为1%,每年引起132000例产妇死亡。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1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产后出血引起的死亡占到50%以上。罗甸县医院妇产科主任王朝娜介绍说,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王朝娜接到值班医生报告,立即对产妇进行了检查,诊断杨女士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为子宫收缩返乏力,由于在分娩时精神过于紧张,子宫收缩力不好,血管不得闭合,造成胸闷、呕吐、失血性休克。一般出血量在1000ml以内的产妇半小时内有效救治,但是,杨女士出血量已高达3200ml,属危急重症。

通力合作,急救体系高效运转

6时45分,产妇出血仍无法控制,出血量约800ml,因出血量多,病人出现早期休克,妇产科立即将产妇转入ICU进一步治疗,并启动罗甸县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应急预案,将病情向院长、分管领导、医务科汇报,呼叫罗甸县产科急救中心专家,并向家属下达病危通知,同时将产妇紧急送往手术室进行术前准备。

7时55分,专家会诊认为患者产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生命垂危,急需快速输血纠正休克,建立3条静脉通路,补液、止血、配血,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告病危。8时20分,患者出现嗜睡状,意识恍惚,全身冰冷,血压降至69/40mmHg,持续流血500ml,止血效果不理想,补液、止血、配血,立即转手术室行剖腹探查术。8时40分,经手术探查产妇子宫切口未见活动性出血,反复按压子宫仍不收缩,考虑子宫压缩缝合术不能纠正产后出血,需立即切除子宫挽救生命。征得家属同意后为患者实施子宫全切除术。10时30分,由于病人严重失血性休克,组织缺氧,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器官功能不全的征象,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保证患者吸纯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升压、强心、利尿,补充血容量。11时10分,手术顺利结束,转ICU进一步治疗。17时54分,患者意识恢复,生命体征平稳,抢救获得成功。

全力救治,产妇转危为安

经过11小时的紧张抢救,患者神志逐渐转为清醒,呼吸逐渐平稳,血压逐步回升,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参与抢救的医护团队人员20余人才松了一口气。

王朝娜介绍,整个抢救过程,先后为产妇进行“宫腔纱布填塞”“深部静脉穿刺置管术”、紧急“全子宫切除术+剖腹探查术”及“阴道纱布填塞+腹腔引流术”。共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30u,血浆8个,冷沉淀10u,血浆400ml,补液约3500 ml。相当于人体换了二遍。如此凶险危重的病情能在县级“二甲”医院抢救成功,得益于各科室的通力协作,充分体现了医院的应急救治能力和抢救水平,医务人员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和强大的团队协作精神。

作为全县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罗甸县人民医院,为守住安全和质量,医院加强管理,推出“多学科一站式”手术模式,制定抢救预案,定期演练,不断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使产后罕见大出血的患者闯过“生死关”。

10月12日上午,患者杨女士身体恢复很好,已顺利出院。

来 源 | 黔南日报

作 者 | 郭昌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