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经开区、平房区复制“深圳经验”:引改革火种播撒哈南大地

【香港商报网讯】离开深圳挂职岗位已近半年,哈尔滨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平房区委书记刘兴阁对深圳的两座雕塑依然记忆如新——

一座是深圳市政府广场上的“拓荒牛”:健硕的公牛奋力向前,开拓出崭新的天地;另一座是莲花山公园内的“自我完善”:大力士挥舞着锤头凿子,不停地雕刻自身。

“这两座雕塑既是情感的表达,也是思想的升华,精准地诠释了到底什么是深圳精神——就是始终保持不断开拓进取、越是压力越向前的奋斗精神。”刘兴阁说,“深圳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这种不断战胜自我,不断求新求变、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

两尊巍然矗立的雕塑,传递着清晰的讯息:改革是深圳最鲜明的符号,也是学习深圳经验的“关键词”和“必修课”。

“回到哈尔滨这几个月,没有一天不在琢磨如何更好复制深圳经验,使之落地生根;没有一天不在思考深圳什么样,我们怎么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要把从深圳带回来的改革火种,燃遍哈南大地。”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哈经开区、平房区将2018年确定为“深化改革创新年”,实施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一口气推出智慧城区建设改革、督查体制改革、建设项目工程验收审批流程改革等53项自主改革任务,以敢想敢干的精神、先行先试的魄力,聚力打造深哈合作改革创新试验区。

从“深圳经验”到“平房实践”,化“北溟之鲲”为“南海之鹏”。哈南大地上,如火如荼的改革孕育出发展的热土。

对标罗湖

改革就是解决发展“痛点”

去深圳挂职前,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刘兴阁,那就是工业地产能否分割转让,如何操作。作为工业大区,平房区的绿地广告产业园项目以及正在建设的大数据产业园项目都涉及到这一问题。

按原有政策,工业地产只能整体而不能分割出售。这就造成企业或买不起整栋楼,或买了一部分、没有产权证无法缴存各种费用。一方面是工业地产出售难,一方面是大量企业四处找厂房。

刘兴阁挂职深圳罗湖区委副书记后,得知深圳天安数码城就是地产分割销售的范例时,马上针对这一“深圳经验”着手调研。原来,早在2013年,深圳就相继出台了《深圳市工业楼宇转让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对工业楼宇的分割转让中的产权分割、消防验收、土地增值收益等内容

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刘兴阁的要求下,平房区政府派出分管城建的副区长带队学习,立即着手制定了支持工业地产分割出售的相关政策,这一整体照搬学习“深圳经验”的做法也得到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迅速在全市铺开。

招商引资走到今天,更多比拼的是谁为企业服务得好,谁能在要素成本上让企业更省钱更省心。经过多年发展,哈经开区、平房区现有主板及创业板上市企业16家,占全省44%,全市的62%;新三板挂牌23家,占全省22%,全市的35%。按照党的十九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要求,区委区政府学习罗湖经验积极探索构建‘产业+金融’的模式,按行业范围、产业链条及企业发展阶段等有目的地设立各类基金,目前哈经开区、平房区有政府主导及参股设立各类基金27支,规模超过55.02亿元人民币。

“为解决中小企业缺资金和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们主动搭平台让基金和企业见面,今年8月,组织来自全国多地的11家基金与哈工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内的6个科创项目举办‘联姻会’,小企业当场获得几千万的资金支持。又与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书》,围绕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等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打造‘政府、银行、企业、担保’四位一体的创新金融平台,以政府为纽带,为区内企业搭建银行、担保公司金融服务之桥,破解区内企业融资难题。”目前,在哈经开区、平房区已经实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又吸引金融企业入驻的良好态势。

“复制‘深圳经验’,我的强烈体会是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哈经开区、平房区现阶段的发展‘痛点’。”去年10月15日,按照市委安排,刘兴阁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挂职学习。“在罗湖的每一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无处不在的改革精神和改革举措。”

罗湖区成立于1979年10月,是深圳第一区。如果说深圳是改革的起点,那么罗湖就是改革的原点。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深圳高度”是在罗湖创造的,但当其他城区飞速发展、整个深圳拉开骨架的时候,罗湖却面临着土地开发殆尽、基础设施老化、业态老化、干部心态和思想老化的突出问题。在最艰难的时候,罗湖的干部群众向改革要出路,几届区委区政府都把改革作为摆脱困境、再生发展的突破口。

针对区域狭窄、人口密度大、发展无空间的严峻形势,罗湖创造性地提出了城市更新的理念。通过城市更新,罗湖集约开发建设老城区金融核心和高端商业“密集发展区”,打造代表深圳形象的地标建筑群,建设深圳的“曼哈顿”。罗湖还借势造势,规划建设未来深圳市区内发展空间最大的高科技产业带——大梧桐新兴产业带,这里将释放超过1000万平方米大体量、成片区的产业空间。

罗湖的再生奇迹充分说明,改革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唯一出路,不改革不创新躺在功劳薄上,曾经风光无限也会衰败凋零,敢闯敢冒敢为先,想到就办到,才是深圳奇迹的原动力量。哈南地区多年来大上工业项目,服务业发展不足,消费拉动不够,面临着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的压力。罗湖经验给了哈经开区、平房区领导班子很大启示,要实现哈南的全面振兴,实现产城融合的多年夙愿,必须向改革要出路,这也是唯一的出路。

“罗湖是老城区,论发展条件、资源禀赋,没有我们好。经开区、平房区加在一起,土地面积超过110平方公里,深圳来过的企业家都羡慕不已。我觉得两地的主要差距就在精神。”刘兴阁说,“学习深圳归来,我们对标罗湖,首先就是学状态,压力面前如何更加积极进取,学习深圳那种咬定目标,排除万难,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一定要在我们手中改变哈南的面貌。”

先行先试

勇做“改革创新试验区”

初到深圳,最吸引刘兴阁的就是这里的务实精神与效率意识。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深圳人很少干形式大于内容、华而不实的事情。印象里罗湖的会议少而短,书记、区长经常一起坐下来开专题会,谁的事儿谁来研究,涉及到谁谁参加,而不是一件事,政府先开常务会研究一遍,再拿到常委会上研究一遍。”“罗湖工作非常务实,推进力度很大,这得益于罗湖区以改革精神形成的‘三砍’工作方法。”

“基层砍掉脑袋,中层砍掉屁股,上层砍掉手脚”,这是罗湖区的方法论。基层砍掉脑袋,就是上级研究清楚、定下来的事情,基层不要研究了,就是抓落实;中层砍掉屁股,就是中层领导别总在办公室待着,遇到事情要到基层解决,需要开会就开现场会、开短会;上层砍掉手脚,就是已经决策了的事情,具体操作过程中上级不要再指手画脚了,要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结果要是有问题,督查就上。

学习深圳经验,不能只学其皮毛,而要学其实质。刘兴阁敏锐地发现,“三砍”方法论的背后正是罗湖区独具特色的三级督办制度。

在三级督办制度下,牵头部门是一级催办,一级催办不能解决问题的就上升到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进行二级督办,二级督办连着日常考核;经过二级督办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就通过督查系统自动转到监察局,进行三级查办。

“这种督办制度非常严厉,非常务实,给干部的压力非常大。”刘兴阁说,“哈经开区、平房区已与罗湖区缔结了友好城区。通过学习、研讨,将罗湖区三级督查体系作为一项重点学习内容带了回来,不仅得到市委领导的高度肯定,也收到了显著效果。”

前不久,哈经开区、平房区参照“罗湖模式”全面启动三级督查改革,创新构建“五全”大督查新格局。以“全层级督查、全网络覆盖、全责任闭环、全流程系统、全绩效考核”的新机制,确保中央、省、市和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和重点工作落地生效,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近年来,哈经开区、平房区督办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取得一定成绩,但还是存在各级领导亲自抓督办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奖优罚劣的督办结果运用还没有形成真正的闭环;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还存在职责边界模糊,合力不强;责任到人的追责体系还不够清晰、完整等问题。为此,区委将2018年确定为全区改革创新年,谋划推进了53项自主开展的改革任务。其中,三级督查改革就是一项重要内容。全区经过半年的试运行和多次修改完善,制定了三级督查改革方案、完善上线了督办可视化系统、对具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多轮培训。

“它是提高抓落实能力的一项具体改革任务,也是确保其他改革任务和重点工作有效落实的制度保障。目的就是要改变工作任务落实不严、不细;工作作风不严、不实、‘忽悠’‘跑粗’的老毛病。”刘兴阁说。

新的三级督查工作责任制,不仅加强了新形势下督促检查工作,更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发升级新督查管理系统,切实增强工作执行力,不断提升督查工作效能,有力推动哈南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在刘兴阁挂职期间,哈经开区、平房区与罗湖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区校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哈经开区、平房区与来自深圳的52个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194.86亿元。这些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金融基金、通航产业、绿色食品、双创孵化等领域。

为了确保这些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把项目做实,哈经开区、平房区把所有签约项目纳入区委区政府三级督办,明确责任人、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限,要求月月报项目进展情况,开辟项目落地绿色通道,有问题随时解决。并且着重做好“项目宝”功能模块的深化完善,以深哈合作项目和2018年实施的40个产业大项目为重点,实施重点项目可视化管理,用信息流倒逼和重塑工作流,构建了责任清晰、问题明确、动态跟进、智能服务的新型产业大项目工作机制。今年1-7月份,哈经开区、平房区产业项目投资增幅达到了33.8%。这里就有深圳企业的很大贡献。

复制落地深圳改革成果,让改革成为哈经开区、平房区的时代标签。“没有改革,就没有罗湖当初的诞生和今天的重生,守着这样一个全国改革先行区和样板区,我们必须取到改革的真经。”刘兴阁说,“今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提出学习罗湖改革,勇做‘深哈合作改革创新试验区’”。

自我完善

整体改革激活“后发优势”

柔软舒适的沙发、富有创意的书架、温馨柔和的灯光,让人如置身自家书房般休闲惬意,品一缕清茶或配一杯浓郁的咖啡,让阅读的时光变得更加优雅……如今,在平房区居民不用再花钱置办书房,就可在区委区政府打造的“益·图书馆”里找到阅读的快乐。

百姓列书单,政府花钱买。深哈合作平台让平房区委区政府找到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灵感。赴深圳学习过程中,罗湖区打造的全国最美基层图书馆——“悠·图书馆”,令平房区领导干部感触颇深。

长期以来,平房区以产业新区定位,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短板。但是,这里又是企业和学校富集的地区,大企业、大学拥有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只是难以被辖区居民享受到。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新一届区委、区政府从复制罗湖社区“悠·图书馆”理念和模式入手,结合平房区情,创新公共文化建设思路,借助信息化、大数据手段,打造以平房区图书馆为平台中心,上联黑龙江省图书馆和哈尔滨市图书馆,横向联接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两个大学图书馆和冰城文学馆等区域特色图书馆,下联n个社区“益·图书馆”的“1+2+3+n”的哈南多层级互联互通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区校图书馆共建共享。

截至目前,“益·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1.8万人次,同比增长300%;新办借书卡1100张,同比增长800%。构建起“小城区、大文化,小平台、大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

事实上,“益·图书馆”只是哈经开区、平房区学习深圳经验推进整体改革的一个侧影。年初以来,哈经开区、平房区开展“深化改革创新年”活动,统筹推进53项改革任务,在强区放权改革、人力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园区管理体制改革、降低供电等要素成本改革、智慧城区建设改革、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改革、医疗改革、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流程再造等8项重点改革任务上实现了突破。

随着一项项攻坚克难的整体改革举措相继推出,哈南大地勃发起前所未有的精气神,呈现出跨越发展的强劲态势。

在智慧城区建设上,深入学习罗湖区信息化平台先进做法,确立了“一平台、两网、三库、N系统”的建设模式。其中,智能服务助企业发展方面,与浦发银行、第四范式技术公司共同搭建哈南智能产融结合平台,开发建设哈南经济运行大数据平台;智慧城管方面,打造了全市首个城市运营服务中心,开发运用了群众民意诉求处理“天大小事”平台。

在行政审批改革上,充分对接深圳思路办法,在经开区、平房区行政审批大厅两地通办、互联互通基础上,按最多跑一次标准,将两个审批大厅全面改造升级,全区政务服务90%以上事项交由大厅一门式受理。并学习深圳“主题式”审批服务模式,联合各职能部门为企业开展精准告之和服务,努力做到“一图导引、一套材料、一窗受理、同步审批”,努力创造新时代哈南新速度。

改革不是空中楼阁,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永远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罗湖改革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解决问题;另一个就是保持弹性,随时调整和修正。

刘兴阁在挂职时发现,罗湖区也进行过大部门制改革,如区委办和政府办合署办公等,效果都很好。但有的业务很重的部门如经济部门合在一起,效果就不太好,罗湖区就根据工作和发展需要对该拆分的进行再拆分或设立新机构。“学习罗湖经验,关键要学习其敢于自我否定、坚持自我完善的勇气和担当。在发展中做到实事求是,不断总结、修正改革。”

“当前,哈经开区、平房区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政策机遇期,哈经开区连续两年在国家商务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中进入前十名,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开发区’,是东北地区综合条件、发展质量最好的开发区。”刘兴阁说,“要充分利用深哈合作这一难得契机,以躬身实干、开拓创新、永不止步、不断超越的深圳改革精神,激活我们的‘后发优势’,实现哈经开区、平房区又好又快发展。”(姜雪松 梁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