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富硒稻作文化惊艳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

【香港商报网讯】10月9日,在2018年中国·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现场,21米长的《穿越硒都农耕史》巨幅剪纸长卷吸睛无数,将成片的稻田、丰收的场景刻画的惟妙惟肖,这幅大红的剪纸作品呈现了海伦农业从牛拉犁耕地到现代大型农业机具的发展过程,为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海伦市有着中国黑土硒都之城,凭借营养与口感兼具的富硒大米和黑土、富硒、剪纸等系列文化元素在本届大米节上大放异彩,吸引了众多中外客商的广泛关注。

海伦富硒稻作文化惊艳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

海伦市委副书记缪新宇为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刘忻介绍海伦特色产品

海伦富硒稻作文化惊艳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

海伦展区

富硒资源 黑土文化备受关注

记者在现场看到,海伦市对特装展区的设计十分精心,通过硒土资源展示区、稻作文化展示区、富硒产品展示区、富硒食品品鉴区四个部分进行布局,有力展示海伦的黑土富硒资源和别具特色的黑土文化,提升海伦绿色、富硒、有机农副产品知名度。

硒土资源展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70公分厚的黑土层厚度样品和一瓶瓶土壤样品,让人通过直观视觉就能感受到海伦寒地黑土的肥沃,侧面的土壤微量元素检测报告和硒含量检测报告,则是海伦土壤天然富硒最好的佐证。海伦市还将30株即将成熟的水稻连同土壤和根系“请进”展会让参观者零距离“亲密接触”。

海伦富硒稻作文化惊艳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

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刘忻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主任王金会、副主任李连瑞陪同下参观海伦展区

海伦富硒稻作文化惊艳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

海伦市委副书记缪新宇(左一)与客商交流

稻作文化与剪纸文化融合发展

稻作文化展区主要是以剪纸的形式展示海伦的水稻耕作历史,赋予了海伦富硒大米厚重的文化内涵。海伦剪纸历史悠久,享誉中外。展区内悬挂的剪纸作品带有“海伦富硒大米”的醒目字样,融合了稻穗、富硒标识等元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来自两位海伦当地的剪纸名家现场创作剪纸作品,并赠送中外来宾,增强了互动。

海伦富硒稻作文化惊艳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

21米长的《穿越硒都农耕史》巨幅剪纸长卷

富硒产品展示区内不仅集中展示了海伦六家富硒稻米加工企业的优质富硒大米,也同时展示了豆浆粉、蒲公英茶、笨谷矿泉水、仁东山泉水等海伦特色富硒农副产品。

在富硒食品品鉴区,用海伦富锶的山泉水来现场焖制米饭、冲泡豆浆粉、蒲公英茶,供中外客商品鉴,亲身体验“好山好水好海伦”“食在健康海伦”的名不虚传。

发展富硒农业打造黑土硒都

据了解,海伦水稻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特别是1982年-1984年,日本水稻专家原正市,志愿在海伦传授水稻早育稀植栽培技术,为海伦的水稻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水稻已成为海伦三大种植支柱产业之ー,今年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总产40余万吨。

海伦富硒稻作文化惊艳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

市民了解海伦富硒大米产品

海伦市于2016年8月,被中国营养学会授予“中国黑土硒都”称号,兼具“松嫩平原寒地黑土核心区”、“松嫩平原富硒带核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海伦大豆优势区”、“国家全域黑土地保护项目示范区”四区优势。黑土耕地465万亩,黑土层平均厚度70㎝以上,有机质高达3--5%。富含钙、铁、锌、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均为足硒土壤,其中富硒土壤面积155万亩,占比30%。(马明超 张晓磊 袁金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