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護百姓的詩人,最有責任心的詩人,杜甫

杜甫雖然歷經磨難,但是他所創作的詩歌,有不少都達到了現實主義的最高水平,後人尊稱他為“詩聖”。

最愛護百姓的詩人,最有責任心的詩人,杜甫

杜甫的祖先是杜審言,杜審言也是在當時一位對社會極有影響、名垂千古的詩人。而杜甫誕生後,他的家境中落,已不如往昔,但對於這個有著悠久傳統的官宦世家,依然有著濃郁的文化背景,他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條件,他的家人何和親友都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杜甫的性格和成長。即詩書門第的薰陶和儒學入世的思想,為杜甫塑造了一個高賣而博大的胸懷。

最愛護百姓的詩人,最有責任心的詩人,杜甫

而杜甫卻處在了後唐繁華的都市裡,深受其文化薰陶。他有著聰明的天賦和勤奮,在十四五歲時便在文壇上嶄露頭角,他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求知慾望很高,而且對於各類藝術,音樂,舞蹈,繪畫等都有天生的天賦。在杜甫遊學中,他認識了李白,並且與李白一見如故,成為了好朋友。

同時李白已經遠離官場,那不願摧眉折腰侍奉權貴,在他們推心置腹的交流中,是杜甫感到精神大振。杜甫十分傾慕李白,卻也不願意,放棄滿心抱負與同李白一起遊山玩水。

最愛護百姓的詩人,最有責任心的詩人,杜甫

他選擇了躋身官場,可是當時,政府環境對於杜甫是不利的,唐玄宗終日沉迷聲色犬馬之中,只知享受,不知世道已經衰落。宰相李林甫,口蜜腹劍,嫉妒賢才,堵塞言路,陷害忠良。面對這樣的現實,胸懷壯志的杜甫,內心十分矛盾,他既恨官場腐敗,卻又忘不了建功立業,一方面留戀著自由散漫的生活,一方面又捨不得離開帝都長安。他開始向一位朋友技師訴說衷腸,希望得到同情和理解,並直言不諱地抨擊現實社會和政治,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勤奮和才華,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冷遇,卻沒有,丟掉自己的理想與抱負。杜甫為唐朝走入沒落而憂愁。可是他的詩卻感化不了統治者的心靈,不能讓他們放下武器,停止掙扎。

最愛護百姓的詩人,最有責任心的詩人,杜甫

杜甫在長安十年,同上層人物有著許多接觸,因而熟知上層社會種種驕奢淫逸的腐敗現象。他寫了麗人行,並且大膽的揭露了唐玄宗的昏庸和時政的腐敗。後來她又被通知擔任了一個微乎其微的官職,主要任務是守彬加氣站管理門房鑰匙,地位很低,但卻很自在,可以解決,生活拮据,於是杜甫從命了。

上任前,他要回家探親,可是在探親的路上,卻受盡了貧寒苦難,而此時的唐玄宗與楊貴妃正在驪山華清池內避寒。時近凌晨,還能聽到宮裡傳來響徹雲霄的音樂聲,杜甫看到他們紙醉金迷的生活,又想到探親路上所見的餓殍遍野的慘景,情不自禁的為人民提筆寫下憤懣的詩句。

最愛護百姓的詩人,最有責任心的詩人,杜甫

不久的馬嵬坡事變,讓杜甫和妻兒相隔天邊。生活的貧困,並沒有阻止杜甫去憂國憂民,寂寞的邊疆生活,是杜甫想念內地的故友,在去成都的路上,杜甫十二首紀行詩,通過寫景言志,抒發自己的政治見解,提醒朝廷要用好四川的官員,對百姓要減輕剝削。與此同時,四川也發生了變亂,一些官員被殺死,一些官員由憤而死。

爾後杜甫聽說安史之亂的殘局之後,官軍收復了河南河北,欣然寫下詩句,充分體現出了流浪者的心事,一下子傾吐了心頭鬱悶,愛國本應是一個人的本能,但當一個失志不移、屢次遭受變遷的人繼續愛國,則更加難,但杜甫卻做到了。他曾經意氣風發、豪情壯志地要大幹一場,卻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滿腔熱情、一身才華無處施展。

最愛護百姓的詩人,最有責任心的詩人,杜甫

他卻也這種不顧個人興衰與榮辱,一心想要輔佐君王,致君堯舜。在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又趕往靈武,只為拜見新君,能報效祖國,結果途中被叛軍抓捕,後又冒著生命危險逃離了長安。晚年的杜甫雖未受到國家善待,卻不忘關心國家發展,仍以國家的災難為念,雖然自己的飯菜、住所均不能自給,生活環境惡劣,有時一與故人不聯繫,便無飯食,孩子因生活窘迫而夭折,屢遭貶斥,他從來都沒有去抱怨什麼、後悔什麼,心心念念祖國的山河,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詩人還在擔心著保衛祖國的士兵,耳邊似乎還在迴響著綿長的號角,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

杜甫的愛國情懷與抱負著實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