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凱迪董事長陳義龍:中國華融曾是陽光凱迪實控人

本報記者 宋文娟 武漢報道

10月19日,*ST凱迪(000939.SZ,曾用名“凱迪生態”)開盤跌停,報價趴至0.97元/股,加入“仙股”行列。一天之前,深交所對中弘股份(000979.SZ)啟動終止上市程序。*ST凱迪是否會成為下一個中弘股份也牽動著無數投資者的心。

值得注意的是,與中弘股份相似,*ST凱迪也曾與中國華融(02799.HK)有比較密切的緣分。在10月17日的股東大會上,*ST凱迪第一大股東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以下簡稱“陽光凱迪”)董事長陳義龍語出驚人,其稱在2017年9月15日前,陽光凱迪的實際控制人是中國華融,中國華融擁有絕對的投票權。陳義龍還同時兼任*ST凱迪董事長。

一票否決權

10月17日,《中國經營報》記者親歷*ST凱迪股東大會,陳義龍在會議上表示,在2017年9月15日前,凱迪(陽光凱迪)的實際控制人是華融(中國華融)。“2011年華融進來後,我們的章程就規定中國華融具有絕對的投票權。華融直到2017年9月15日才離開。”

陳義龍甚至說,陽光凱迪原來的董事會構成都是在華融主導下形成的,而且其公司章程也在工商進行了備案。

據一位投資界人士透露,中國華融投資陽光凱迪之初,計劃推動陽光凱迪整體上市,雙方協議擬定“陽光凱迪整體上市這部分投資就轉換成股份,如果不能整體上市,陽光凱迪原股東就有義務回購這部分股份”。他特別告訴記者:“2017年9月中國華融退出陽光凱迪實際上並非突然退出,而是(協議)到期了。這帶有一些明股實債的成分,但不全是明股實債,不過確實有兜底協議。”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9月中國華融從陽光凱迪集團退出,由陽光凱迪大股東中盈長江收購其持有的股權。2015年,中國華融將投資陽光凱迪的8億元資金轉為*ST凱迪的股權,直到現在仍在持有。

另一位金融機構高管對此評論稱:“這種風格符合中國華融的運作情況。”

陳義龍並非首次發表上述言論。2018年9月15日,陳義龍在凱迪公司“瘦身自救、積極重組、致力多贏”情況說明大會上,回應外界說他對上市公司擁有實際控制權時稱,2011年中國華融投入20億元,擁有一票否決權。

一位凱迪系統高管告訴記者,陳義龍所言中國華融是凱迪的實際控制人,指的是陽光凱迪集團層面,此前中國華融在陽光凱迪董事會有3個席位,佔三分之一(董事會成員共計9名)。

“中國華融投了20億元,董事會佔3個名額,相當於設置了一個制衡的機制。陳義龍創辦公司後,自始至終在這個公司,如果是別人(中國華融)實際控制了還會還嗎?”

一位接近中國華融的人士則稱,中國華融在陽光凱迪的一票否決權其實是有前提條件的,而且從來沒有用過。

記者輾轉找到陽光凱迪彼時的公司章程,並向一位律所合夥人請教。其章程顯示:

股東丁方:中國華融,時法人代表:賴小民;戊方:華融渝富基業(天津)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時法人代表黃憲輝。公司重大投資、重大資產處置及主營業務的變化和調整事項應取得公司三分之二以上董事(至少包含一名丁方或戊方委派的董事)投票贊成後方可通過。對於必要的且交易金額在100萬以上的關聯交易應取得公司三分之二以上董事(至少包含一名丁方或戊方委派的董事),投票贊成方可通過。

本款規定的應由公司三分之二董事(至少包含一名丁方或戍方委派的董事)投票贊成後方可通過的事項必須有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不得授權公司經營管理層(包括但不限於總經理或副總經理)決定。

上述律所合夥人告訴記者,公司章程的核心是:“主要是指中國華融方面派出的董事對於陽光凱迪重大投資、重大資產處置、主營業務變化,以及超過100萬元以上的關聯交易必須知曉,且有一票否決權。”

對此,一位熟悉凱迪和華融的人士表示:“中國華融確實擁有一票否決權,但這裡是指‘重大投資、重大資產處置、主營業務變化’。日常的經營業務、對人事和財務的控制,中國華融怎麼會來管理?此外,投資和資產處置根本不是陽光凱迪的主業,主營業務範圍內的投資合同,中國華融也不會管。”

退市隱憂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ST凱迪召開股東大會的前一天,10月16日,銀保監會官網發佈了《銀保監會黨委傳達中央對賴小民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的處理決定》。

據悉,今年3月中國華融也曾想參與主導*ST凱迪的重組,但據知情人士透露,由於賴小民主要是與*ST凱迪某前高管關係密切,而陳義龍與這位高管之間關係不太融洽,一直有所戒備。其後,今年4月賴小民事發被查,最終重組計劃不了了之。

與此同時,東方前海資產重組方案因需要股權委託被陳義龍否決,同樣被否的還有浙江能源集團、武漢某國企等多個重組方案。

最終*ST凱迪選擇了中戰華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戰華信”)重組方案,而這一方案在股東大會上被部分中小股東質疑,認為其是難以執行重組方案。

一位接近該交易的凱迪系高管向記者透露,本次交易的審計機構和評估機構均為*ST凱迪方面找的,理論上說,“賣方自己找審計機構和評估機構本身就不正常,而且資產交易的審計報告和評估報告漏洞百出”。

“中戰華信是真買家嗎?它要林業資產幹什麼,它作為收購方對這些資產有戰略規劃嗎?募集基金40億元買林業資產能募集到嗎?”上述高管疑問連連。

“(本次重組標的之一)林業(項目)沒有森林資源核查報告(森林資源核查報告是瞭解企業林業資產的重要證據和主要數據來源),那怎麼能夠確認資產估值的準確性?煤炭(項目標的)沒有對資源儲量價值做評估,其資源儲量報告10年前就有,但沒有拿到。”另一位熟悉情況的人士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重組方中戰華信還對本次交易設置了很多前置條件。參與股東大會的中小股東對上市公司能否達到上述條件充滿疑問。“這些前置條件就是表明了中戰華信可以隨時不幹,找個理由就可以不執行合同。在這種情況下,上市公司還會成為違約方。”*ST凱迪一位股東質疑道。

據知情人士透露,除了20億元戰略入股陽光凱迪,中國華融還曾給*ST凱迪和陽光凱迪提供數十億元借款。此次*ST凱迪債務危機全面爆發,中國華融損失也非常大。

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ST凱迪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告虧損18億至24億元,較上年大幅下滑。對於虧損的原因,公司方面解釋稱,由於債務違約,發生多起訴訟、仲裁,導致銀行賬戶被凍結,一些生物質電廠停產,發電量及收入大幅下降,公司財務費用過高,利潤大幅下降。

倘若2018年度的財務報告繼續如其2017年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根據《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其股票將被暫停上市。

如今,隨著*ST凱迪股價跌破1元,如果後期每日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均低於1元面值,*ST凱迪也可能步中弘股份後塵。

“股價不斷下挫創出‘仙股’,對我們中小投資者來說是一場噩夢。”一位*ST凱迪散戶滿面愁容地告訴記者。

“中弘股份剛進入退市程序,*ST凱迪馬上跌停,現在投資者首先關注的是*ST凱迪會不會退市,而不是其股權價值本身。”某資本公司總經理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