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不能成爲垃圾場,繼中國下達禁令後,東南亞多國也無法忍受了

眾所周知,在今年“洋垃圾禁令”生效之前,我國是世界最大的洋垃圾承接國,僅2016年就進口了多達730萬噸廢塑料,佔當年全世界廢塑料進口額的56%。

這些廢料中主要包含有廢舊鍵盤、顯示器、電線等各種廢塑料,它們的大量進口囤積,給我國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

國家不能成為垃圾場,繼中國下達禁令後,東南亞多國也無法忍受了

“洋垃圾”作為電子廢料,其中往往夾雜很多有毒有害的物質,以非正規渠道入境後,大部分都流向了“散亂汙”的作坊式企業進行分解回收。

因為這些企業技術水平低、產品附加值低和汙染控制能力差,甚至很多企業屬於違規運營,所以他們往往選擇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拆解,不僅對工人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也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災難性後果。

國家不能成為垃圾場,繼中國下達禁令後,東南亞多國也無法忍受了

正是因為“洋垃圾”會帶來嚴重問題,所以在經過思慮後,我國正式下達了禁止進口“洋垃圾”的禁令,從今年1月1日也就是新年第一天開始實施。

我國拒絕承接,使得西方製造的“洋垃圾”不得不重新尋找承接國,最終將主意打到東南亞多國身上,之後一度佔滿西方倉庫的垃圾開始大量運往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國家不能成為垃圾場,繼中國下達禁令後,東南亞多國也無法忍受了

在承接半年多時間後,越南率先忍受不了,喊出“國家不能成為垃圾場”,緊隨我國腳步制定法規,宣佈將禁止進口紙張、塑料、金屬等固體廢物。隨後馬來西亞也跟上,對國內114家洋垃圾分解工廠進行了調查,並將經營許可證全部吊銷。

如今,泰國也忍受不了了,根據媒體最新報道,泰國“洋垃圾禁令”意向於今年6月宣佈後,到現在已經確定了計劃的具體執行細節,接下來將開始落實禁令逐步減少洋垃圾的進口,直到最後完全斷絕。

國家不能成為垃圾場,繼中國下達禁令後,東南亞多國也無法忍受了

隨著我國和東南亞多國選擇對“洋垃圾”下達進口禁令,西方垃圾圍城的現象或又將重演,而靠著向發展中國家傾倒垃圾換來的“香甜空氣”不知是否還能持續。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隨著各國紛紛拒絕承接“洋垃圾”,西方恐怕又得頭疼龐大的垃圾該如何處理了。對此,有網友就提建議道:澳大利亞氣候適宜微生物繁殖,垃圾更容易分解,且國土面積龐大,特別是中部幾無人煙十分適合傾倒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