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如此波濤洶湧,綠色能源該何去何從?

就目前來看,我國製造業蓬勃發展,對能源的消耗需求與日俱增,而能源的大量消耗帶來我國大氣汙染嚴重、溫度上升等嚴峻的環境汙染問題。為此,我國提出節能減排的口號,風電、生物質能、太陽能光伏、核能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可再生綠色能源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且得到迅速的發展。據調查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經投運的儲能項目累計裝機175.4GW,年增長率高達3.9%,我國國內的裝機量為28.9GW,年增長量為18.9。2017年,我國綠色能源取得如此大的成就,2018年新能源的發展勢不可擋,然而今年我國對新能源的政策動盪和市場不穩的情況下,新能源該何去何從?能源公司如何把握未來?

“江湖”如此波濤洶湧,綠色能源該何去何從?

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氣嚴重汙染等問題引起了我國的格外重視,大力挖掘和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成為我國優化能源結構、推動化石能源向綠色能源迅速轉換的戰略。從全球來看,各個國家都在號召經濟低碳化,朝著可持續發展轉型,綠色能源成為新時代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我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消費和投資國,在這場能源革命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悉,即將在11月14-18日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的新能源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新能源展主要涉及太陽能、儲能、核能、充電模塊、充電樁、監控系統、電池等綠色能源方面最新產品和技術交流巨大平臺。目前已有巴斯巴、陸芯、脈聯電子、華慧新能源、理光高科技等多家新能源相關公司報名參加。

今年,太陽能光伏在利好政策支持下,一直高速發展。"531"政策發佈後,國家對光伏的補貼出現退坡的趨勢,連及風電、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對這些行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我國的光伏行業一度處於低迷的狀態,但近期,我國的光伏行業貌似有了回春之色。9月,歐盟取消反傾銷反補貼措施,我國太陽能光伏出口量日益增長,風電裝機量劇增,風電行業經濟效益提升的特別明顯;核電設備市場迅速崛起,未來的儲能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除此之外,生物質能、水力發電、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在大力發展,未來我國的能源結構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也將朝著能源結構多元化的發展方向前進。而能源公司如何在變幻不定的市場中把握方向繼續發展?這個問題值得眾多新能源企業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