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以獅山為景,以耕讀為曲,集校友佳作,呈現不同時代、不同感情、不同場景的華農記憶和共同初心。9月21日晚,由我校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辦,黨委宣傳部、教務處、校團委、文法學院承辦的雙甲子校慶系列活動之2018年“金秋雅韻”詩文朗誦會如約而至。校友和在校師生以獅山獨有的雅篇雅言,共同吟誦耕讀情韻,在致敬青春、致敬歲月、致敬母校中潤色百廿校慶。校黨委書記高翅、黨委副書記王從嚴,部分校友、在校師生來到現場,見證華農人的精神家園和文脈傳承。

跨越歲月 我們重逢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朗誦作品全部選於歷年校報,校友返校重新品讀自己的詩文,再溫與獅子山的情誼,是雙甲子校慶年“金秋雅韻”的最大特色。活動選擇在獅山上廣場校慶地標處舉行,獅山環抱中的主樓如一面“金鼎”成為莊嚴神聖的最佳幕景。

原馬列教研室馮蘭老師朗誦了自己於33年前所作散文《獅子山上的黃花》,她用細膩的語言,記錄了華農校花大花金雞菊的發現和傳播歷史。在柔美的音樂聲中,現場觀眾彷彿置身於飄著花香的純真年代。

文法學院校友華曉波不僅從杭州風塵僕僕趕回母校,而且力邀大學時代室友王瑩一起登臺,共同朗誦自己寫於2010年的《這本書》,用“痴人做痴夢,誰解其中味”“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面向死亡,活在當下”“當來則來,當去則去”概括大學四年這本書的每一個篇章,訴說了“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大學之旅。

“窗外的獅子山,猶如以月光為底色的浮雕,分外清晰……我的思緒路過千山萬水,飄到家鄉的乾草垛上,直到有一種熱熱的東西打溼了手背,我才知道那是思鄉的淚。”16年前獅子山上的一個夜晚,動科動醫學院校友田春莊望月感懷,流下思鄉之淚;16年後,他返回母校食科院攻讀博士學位,融融月光下他再次朗誦當年的《月夜》,讓皎潔的月光撫慰眾多遊子的思鄉之心。

“十又六年氣象新,當初小樹成高林”,重逢母校,當年小樹已長成高林。時過境遷,丹桂飄香,工學院校友傅羽彬從深圳回到母校朗誦這首寫於2010年母親節的詩作《重回華農有感》。感嘆,哽咽,他用真摯的鄉音再次演繹對母校的思念,並將這份眷念寫成書法作品,作為一份獨特的賀禮,慶祝母校百廿華誕。


回望歲月 真情永駐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無論走過千山萬水,我的根永遠在華農!”。經歷過時間的沉澱之後,回望作品初心更顯情真意切。

究竟是宿舍樓前一株傳奇的白玉蘭,還是華農校園內樸實無華的工作者,抓住了資源與環境學院85級校友田有國的眼球?朗誦者段思琦同學在靜謐的獅子山下,展現了校園萬物有靈、草木有情的景象,帶領現場觀眾走進校友珍貴的青春記憶。

“我也許沒有‘一見鍾情’的熱烈,有的卻是‘日久生情’的綿長。親親華農,親親我的寶貝。”這是校友辛子發表於2006年校報上的作品《親親華農》。朗讀者熊雪瑩同學用輕柔的語調,深情地表達了校友們對母校無限的眷戀。

“漫步在夜色下的梧桐樹間,我多想搖下一地落葉,讓它和那南飛的鴻雁帶走我的思念。”林宏偉老師深情演繹著食科院校友柯銳的《夜讀家書》,讓現場觀眾感受到親人的牽掛和愛的力量,字裡行間的溫暖伴隨著遠遊的學子度過一個個苦讀之夜。

曾幾何時,仰望那鬱鬱蔥蔥的獅子山,撫摸那粼光泛起的南湖水,那是記憶河中的美麗華農,流淌著校友周培源對母校的熱烈感情。歲月蹉跎,光陰似箭,回首卻已成校友。朗誦者喻頌華老師輕聲吟,高聲誦,將這首《當我已成校友》注入濃濃相思,引發觀眾們無限感慨。

堅守歲月 耕讀傳承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以文言志、以情託聲,以聲傳情,以情傳境。在青春學子誦讀青春詩篇中,耕讀情韻承繼延展。

“我從獅子山來,我是農學院的學生。我從田野走來,我是農民的兒子。”牧醫系80級校友陳前正寫於1985年的《農業大學生宣言》,由來自廣播臺的同學們誦讀,將農業大學學生的歷史職責莊嚴宣告:“我相信,我和八萬萬農民一定能改變歷史的雕塑,在泥土中挺直勞累壓彎的脊樑,成為高高的腳手架,將我中華民族舉得很高很高……”


夢想、生命與活力是大學生活的主題詞。在校友張光普的世界裡,只要還有夢想,靈魂就一直在飛翔。校友李薇的一篇華農《綠》,承載了青春的奮鬥宣言。“晃晃”筆下的《晃晃的一些記憶》,將老圖書館、大草坪、油菜地這些華農校友記憶最深刻、最熟悉的地方串聯起來,融情於景。來自校主持人社的同學們借群誦《夢想飛翔》,鼓勵莘莘學子通過努力學習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張靜妍老師用深情的語調,表達出李薇作品對生命與活力的讚頌。孫瀟同學將“晃晃”一幕幕校園記憶呈現,為現場觀眾展現出一個華農學子的青春和成長。

“一切要靠自己去求索,沒有捷徑,別求依託。導師常常這樣說。”農經83級校友曉峰的記憶裡,在攻讀研究生期間,最難忘的是導師對自己的諄諄教誨,在1985年第一個教師節之際,他記下導師的話,用《寫在第一個教師節》鼓勵自己不斷前行。餘樂俊老師以朗誦的方式對作品進行了二次創作,勉勵廣大莘莘學子。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金秋時節,菊花怒放;金秋雅韻,釣翁正忙。”晚會在由2018年國學夏令營班學員代表帶來的校友鄒若琴詩作《金秋琴韻》中緩緩落下帷幕。籌備活動中節目組才瞭解到,校友鄒若琴已經與世長辭,但她的作品和對美好世界的詠歎已永遠留在獅山記憶中。

文字|記者鄭燦栩 莫雅婷 記者胡芬芬

圖片|伍儆人 陳志強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金秋雅韻潤色百廿校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