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个“高铁侠”,要让“漂”起来的火车比飞机还快

博士毕业后,邓自刚放弃国外的高薪待遇,回国投身于高温超导磁悬浮研究。采用该技术,未来列车时速有望突破1000公里——比飞机速度还快。

成都有个“高铁侠”,要让“漂”起来的火车比飞机还快

这个磁悬浮,不仅悬浮还能悬挂

2000年,西南交通大学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那年,邓自刚还是西南交大的一名普通本科生。

或许是理想的驱使,2004年至2009年,将近5年时间,邓自刚在母校完成博士和博士后学习,在此期间,提出了车轨电磁作用系统优化方案和方法。

2013年,西南交通大学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环形试验平台,而完成这个项目的团队正是由邓自刚主持并领导的。

第一次将真空管道和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做成了现在大家所看到的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车。

成都有个“高铁侠”,要让“漂”起来的火车比飞机还快

到邓自刚的实验室,最先看到的是高温超导悬浮小模型。下面是磁性轨道,全部由永久磁铁铺成,这里面有块高温超导体材料,超导体加入液氮,让它冷却成为超导状态,这时,轨道的磁场就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会让车子慢慢悬浮起来。

他准备这个模型的原因,是为了让普通人更好地理解磁悬浮技术。

“现在世界上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做到既悬浮又悬挂,所以未来会是一种发展前景较好的交通方式。”

说这句话时,邓自刚正准备在一个140米的真空管道进行提速实验,现在他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将目前的50公里每小时提速至400公里每小时。

成都有个“高铁侠”,要让“漂”起来的火车比飞机还快

科研背后是反反复复拧一颗螺丝钉除了怎么提速,邓自刚面临的问题还有不少。

比如在刚搭建环形实验平台时,由于国际上没有任何一个案例可以参考,光是使用什么材料和结构,都经过重重测试和筛选。钢管结构最简单,但真那样做的话,用户体验会很差,开始时做了几个透明的管道,抽空气时,还曾抽爆过三个。

每一步看起来很简单,但都是由邓自刚带领的科研人员,一步一步、一手一脚摸索出来的。

成都有个“高铁侠”,要让“漂”起来的火车比飞机还快

对邓自刚来说,管道的每颗螺丝他都再熟悉不过。如今,他们研制出的磁悬浮车,能承重1吨,6个人坐上去都没问题,最高时速是50公里每小时。真空管道和磁悬浮技术,都是目前世界上最超前的概念,别看现在速度很低,邓自刚的目标是将这个技术提速至400公里每小时,填补交通工具在350公里至800公里每小时的空白,这个时速范围,也是邓自刚认为属于磁悬浮和真空管道的生存空间。

所以创造提速的实验空间,显得尤为必要。在邓自刚的努力下,制造了一个长140米的管道,它的直径是4.2米,两边可以封闭抽掉百分之九十五的空气到真空,这个实验至少可以证明磁悬浮车跑到400公里每小时,一点问题没有。

成都有个“高铁侠”,要让“漂”起来的火车比飞机还快

国之所需,吾之所向许多参与实验的学生毕业之后都会选择离开,邓自刚以前也想不明白这个事情,最近,有个老师点醒了他。高校其实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毕业之后学生有自己的选择可以原谅,但他当然希望这里面优秀的学生,能够留下来继续读博,继续深造,因为培养人才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需要不断的承前,才能启后。

成都有个“高铁侠”,要让“漂”起来的火车比飞机还快

当年,邓自刚的老师由于年龄过长基本退出了科研一线,就在科研团队青黄不接时,他毅然回国,放弃了在剑桥、清华给出的高薪待遇,“内心真正想做的还是这个”。而邓自刚更知道,那些出走的学生,以后社会需要他们来担当这个职责时,他们肯定也会第一时间赶回来。

成都有个“高铁侠”,要让“漂”起来的火车比飞机还快

​几千年前,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018年的邓自刚仍然在这样做,板凳甘坐十年冷,许多人奔着更好的前程去了,他一箪食一瓢饮,在实验室,不改其乐,也不改其志。

国之所需,吾之所向,任重道远,砥砺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