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歷史:宋朝的女子相撲,撲到的都是觀衆眼神

整理:讀有引力(ID:duyouyinli)

你不知道的歷史:宋朝的女子相撲,撲到的都是觀眾眼神

在相撲表演賽上,您還可以見到挺香豔的場面,那就是女子相撲。

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為什麼?稀罕!與說書唱戲不同,相撲是個力氣活兒,極具競爭性,“賽關索”、“囂三娘”、“黑四姐”……這些香豔加粗獷的女相撲士的藝名就足以引人好奇,再加上碩大無比的玉體相互角力,而且是赤膊上陣,在那個還沒有比基尼模特比賽的時代,想不叫座都難。

當時的女子相撲多安排在男子相撲前進行,主辦方的目的很明確,打女人牌熱場子、聚人氣。還別說,效果就是好,身懷絕技的“女颭”(女子相撲手)們往擂臺上驚豔一立,立馬會惹來成群的看客。不過最吸引人的看點還不是比賽本身,而是選手們勁爆火辣的裝束。

你不知道的歷史:宋朝的女子相撲,撲到的都是觀眾眼神

從出土的宋朝相撲陶俑、宋墓壁畫的相撲圖來看,男相撲手都是隻穿一條短褲,戴著頭巾,腳穿靴子,赤膊光腿,展露出矯健的肌肉。

女相撲手不像男相撲手那樣暴露,但也身穿短袖無領的服裝,袒胸露腹。

這些大姐個個輕裝上陣,引得市井小民裡三層外三層地爭看稀罕不足為怪,因為他們原本就見識少,可見多識廣的皇帝也不顧高貴身份來湊熱鬧,就有些令人費解了。不過費解歸費解,人家宋仁宗就是不顧世俗開眼界來了。

一年元宵節,仁宗和后妃到宣德門廣場與民同樂。當時,廣場上正進行熱鬧的百戲表演。宋仁宗東瞅瞅西看看都沒興趣,無意中發現了火爆進行中的女子相撲表演,一下來了興致,很投入很著魔地觀看起來。

估計“女颭”們的靚麗風采和精湛技藝打動了仁宗,他當即指示對這些選手賜銀絹予以獎勵。皇上的賞賜令選手們振奮不已,表演更加賣力,精彩片段不時出現。

巾幗力士們的相撲秀讓仁宗皇帝著實受用了一回,但卻激怒了一位頗有名望的大臣——司馬光,老先生認為仁宗此舉太不應該,在宣德門如此神聖的地方上演這種很“黃”很“暴力”的遊戲,那還宣什麼德啊?皇上不僅不取締,反而在大庭廣眾下帶頭觀賞,不但自己看,還讓后妃一同看,這事兒說不過去!往輕裡說叫有傷大雅,往重裡說就是有傷風化。

於是憤然遞上一道摺子《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對仁宗皇帝的“不檢點”提出公開批評,並強烈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市場環境治理,對此類傷風敗俗的演出開展一次集中“掃黃”行動,嚴令“今後婦人不得於街市以此聚眾為戲”。

你不知道的歷史:宋朝的女子相撲,撲到的都是觀眾眼神

司馬光的批評建議使仁宗皇帝心裡不爽,但也不好反駁,畢竟人家說得在理,皇帝嘛,本身應該給全國人民做個好榜樣。

但是說歸說,皇帝可以不看女子相撲了,民間的女相撲表演卻並未受到限制,南宋臨安的瓦舍勾欄內,一直都有女相撲比賽。《夢粱錄》和《武林舊事》收錄了臨安瓦舍中最著名的幾位女相撲手的名號:“賽關索”、“囂三娘”、“黑四姐”、“韓春春”、“繡勒帛”、“錦勒帛”、“賽貌多”、“僥六娘”、“後輩僥”、“女急快”等。這些女相撲手跟男相撲手一樣,在瓦市勾欄中打響了名頭。

你不知道的歷史:宋朝的女子相撲,撲到的都是觀眾眼神

您可以想象,如果單從票房角度來講,女相撲士是可以跟男相撲手得瑟的:你們弱斃了!

新書《假裝生活在宋朝》全網熱賣中,歡迎支持!點擊“瞭解更多”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