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龍: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及投資展望

孟春瑤

楊德龍: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及投資展望

10月14日,由《今日財富》雜誌社主辦、至善基金協辦的“2018財經圓桌發展論壇(無錫站)”在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有著“資本第一線”之稱的魅力城市——“江陰”舉辦。本次論壇以“洞見未來、賦能產業”為主題,聚焦如何藉助資本市場力量來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為了更深入貫徹落實無錫市產業結構升級轉型,推動當地企業上市,助力當地實體經濟穩健發展,《今日財富》力邀江蘇省政府、無錫市政府、江陰市政府、行業協會、金融機構、學術機構等領導、專家、學者為無錫、江陰未來發展貢獻智力。2018年是中國經濟近年來最具挑戰的一年,面對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運行中“穩中有變”,該如何創新驅動,讓企業迸發出新的活力?首席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全球金融博士楊德龍先生對中國宏觀形勢進行了大勢展望。

楊德龍指出,我國今年經濟形勢遇到了許多新問題,讓眾多企業家感到難以適應。在中美關係上,面臨著四十年來第一次較劇烈的競爭關係,對出口企業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在資本市場上,由於過去十年過度加槓桿,導致這兩年開始實行金融去槓桿、擠泡沫,造成了資本市場大幅下挫。對於上市公司來說,今年面臨的資金鍊壓力也前所未有。一些民營企業股權質押比例較高,在股價大幅下挫後,導致沒有資金及時補倉,甚至還出現了很多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權被強制平倉等問題。由於大股東無法拿出足夠的抵押物或資金,出現了一些國有資本收購民營企業股權的現象。監管層為了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已經進行了窗口指導,不能對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權進行強制平倉。

談及在現有金融形勢下,該如何應對,如何看待我們所處的金融環境等問題。楊德龍認為,首先關注度最高的中美,是今年資本市場、經濟生活的一個重要事件。過去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在2001年加入WTO,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現在中國的GDP已達到了美國的70%,如按照現在的增長速度,到2025年GDP的總量可能超過美國。按購買力來算,去年中國GDP的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如按人均GDP,以及上市公司和美國企業的質量來看,中國和美國的差距較大。在一些個別領域,例如中低端製造業、輕工業等方面,中國是超過美國的。美國目前主要擔心的問題是中國在出口結構上正在不斷挑戰美國的優勢領域。美國長期以來把中國定位為中低端製造,幫美國的跨國公司打工,做世界工廠。我們不能一直做低端製造,否則在出口上就無法進行增長,從過去十年出口產品結構來看,我國產品產業升級現象比較明顯,在一些高科技領域,例如: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無人機、新能源等方面,中國的一些企業已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美國擔心中國在科技領域超越美國的步伐,動搖美國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領頭羊”的地位。

第二,特朗普上臺後,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美國除了與中國進行貿易摩擦外,對盟友們普遍採取了貿易摩擦的貿易保護主義。在特朗普這個時代,他把前幾任總統沒有做的事情都集中做了,這一點幾乎引起了世界主要的政府以及研究專家的激烈討論。大多數國家都支持自由貿易,支持全球化,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整體來看不得人心。

第三,中國的崛起必然會使國際地位提高,而特朗普上臺後,以各種理由退出了很多重要的國際組織,最近特朗普還從聯合國撤走了美國代表黑莉,大家會擔憂將來他會否退出聯合國。聯合國是國際上最重要的組織,如果美國威脅退出聯合國,可能對國際的政治經濟形勢都會造成非常重大的影響。

針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應對問題,楊德龍表示,自今年3月22日,特朗普簽署了發動以來,經過了很多波折。目前先是要放棄幻想,之前很多人都沒有認識到的長期性與艱鉅性,以為可以通過一兩次談判來解決貿易的紛爭。原以為特朗普是為了減少中美的貿易順差,希望製造業流回美國。現在來看,美國主要目的是為了遏制中國的大國崛起,貿易摩擦將會伴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

對貿易摩擦要用平常心來看待,一個大國趕超另外一個大國的時候,必然會面臨打壓。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已經實施了兩輪徵稅的措施,第一輪是五百億美元,第二輪是兩千億美元,甚至有可能實施對另外兩千六百多億美元進行徵稅。特朗普希望通過徵稅打擊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從而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在週五公佈的中國的外貿數據中發現,中美貿易摩擦後,中美貿易順差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創了歷史新高,這讓特朗普的理由站不住腳了。由於加徵關稅,美國商家通過提價,實際上卻把徵收的稅加到了美國消費者身上,提高了美國消費者的成本。中國對美國油氣的進口,上兩個月的數字是零,完全不買美國的油氣,轉而去買俄羅斯的油氣。在徵稅之後,中美貿易貿易順差反而在增加,這一點對特朗普來說會有一定的打擊。

特朗普在美國已經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未來中美貿易摩擦的走勢應該是一邊談一邊打。但中美貿易仍然會正常進行,因為只是通過徵稅等市場手段來打貿易摩擦,實際上是可以通過一些成本分解以及競爭策略最終來消化掉。貿易摩擦可能對一些出口企業短期內造成一定的影響,這一點要提前做好應對,想在短期內結束中美貿易摩擦比較困難,要適應在中美貿易摩擦之下來發展經濟,來做好出口貿易。今年G20峰會,美國請求召開“習特會”,有可能通過最高層對話,來達成一致,這對於緩解中美貿易摩擦是有利的。

針對民營企業今年在實體經濟上遇到很大的困難,楊德龍表示,其主要困難並不是經營層面,今年遇到的困難主要是資金鍊緊張的問題。

由於中央整體政策是金融去槓桿,很多銀行開始收緊信貸,一些民營企業的貸款到期之後無法正常續貸,導致民營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以前民營企業可以通過一些非標準化產品來融資,解決資金問題,但今年出臺了資管新規,很多非標產品沒法做。前兩年,上市公司使用股權質押融資的方式,在股市大幅下跌後,上市公司的市值大幅縮水,其市值只有高點的一半,甚至只有30%。大量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到了平倉線後,又不讓券商強制平倉,券商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就會減少股權解壓率,從而影響上市公司的融資額。

中央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九月份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已明確表示,未來將要實行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在財政方面,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企業減稅是當前拯救經濟增長,拯救民營企業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國慶節期間,財政部部長接受新華社採訪明確表示,現正在研究出臺大幅減稅降費的措施,會進一步的降低增值稅的稅率,給企業減負。在個人稅收方面,現在已經實施了個稅起徵點從3500提到了5000。要刺激消費,就要讓百姓有消費能力,未來在個稅方面也會進行減稅。國務院前段時間出臺了七項刺激消費的政策,在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中,只能依靠消費拉動。繁榮的資本市場是實現消費增長和經濟轉型的重要保障,未來政策上還會出臺一系列的支持資本市場發展,支持股市走強的具體的政策。我國整體的居民收入貧富差距非常大,減少貧富差距也是提高消費增長的一個重要手段,進行經濟收入改革也是未來政策的重點。對於企業,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點就是在消費上,無論是高端消費還是低端消費,都有比較大的增長潛力。想把企業做好,就要去抓住符合人們消費習慣的產品。國內的企業家,未來要抓住消費帶來的機會。對於傳統工業來說,這兩年進行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像煤炭、鋼鐵、化工、有色等領域,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掉了很多小廠後,行業龍頭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談到目前的A股市場,楊德龍表示,現在指數已經跌破了2016年初的低點。A股現有三千多家公司,在過去三年整體表現非常差,與美國不斷創新高相反,在不斷創新低。下跌過程中,股價仍有很大分化。他曾提出一個概念“白龍馬”,在市場下跌的時候,一些行業的龍頭股,以及一些業績增長好的白馬股,股價反而在上漲。只要做好公司的股東,敢於買好公司的股票,才能實現盈利。未來想要投資成功,需要抓住好公司的機會,第一,在消費板塊,能夠解決衣食住行的消費品公司。第二,真正有技術含量的科技類公司。

談到除股市外,中國老百姓可以投資的另一重要渠道—樓市,楊德龍表示,股市與樓市之間有翹翹板效應。樓市不斷上漲導致泡沫產生。

過去十年,央行貨幣政策一直保持寬鬆,M2已經超過了GDP的兩倍,達到近兩百萬億元。嚴重超發的貨幣沒有進入股市,也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都去了樓市。中央謹防樓市泡沫的破裂,進而造成系統性風險,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灰犀牛概念,一旦發生會對經濟造成破壞性的影響。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就是從樓市發生的,美國房地產市場出現大跌,導致美國按揭貸款出現了崩盤式下跌,從而造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國對於樓市的調控,可以防止房地產泡沫破裂,但樓市在後期走勢會出現嚴重分化。閉眼買房就能賺錢,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房產的投資價值就是要買一些核心區域且有剛需的住房。一些投機客比較多,沒有剛需的樓房,在未來一兩年可能會出現大幅下跌。

經濟正處於轉型期,從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階段轉型,企業利潤會向頭部轉移。對於投資,楊德龍給出建議,一定要投資行業龍頭股。無論做實業還是做資本市場,都要從這兩個方向中尋找機會。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深入人心,價值投資的核心意義,一是,你所投資的公司要有價值。二是,你買入的價格要低於其價值。投資中頻繁交易會導致帳戶不斷縮水,真正在資本市場能賺大錢的,都是長期投資者,都是與好企業一起成長的。最後楊德龍總結,今年利空因素都已發生,資本市場提前做出反應,這意味著現在資本市場就是最底部,投資者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去認真挖掘好的公司進行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