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性與教育

我曾經問自己的好友及他的妻子:你們認為先天的品性重要還是後天教育重要,他們夫妻倆直接認為後天的教育重要。哥們的觀點是:孩子那麼小,知道個屁。他媳婦的觀點:後天教育培養人一生的性格。我當時沉默了。我當時的認為和他們相反,我認為人的先天品性最重要,後天教育只起到一種引導作用。從小學到大學的語文課本里涉及考試的內容很多,涉及為人處世的方面似乎特別少,司馬光砸缸還是孔融讓梨?是鼓勵讓我們變“聰明”,還是讓我們好好與父母相處?“書呆子”從何而來呢?

品性與教育

孔融讓梨

央視前主持人阿憶講過一件事。唐山大地震的時候,北京也有震感,很多人都從家裡搬出來,在大街上搭起了帳篷。阿憶當時12歲,天天在帳篷間鑽來鑽去,跟一幫孩子瘋玩。阿憶長大之後才知道,那一場地震造成24萬人死亡。他開始對小時候的狂歡感到愧疚,他認為,小孩子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長大之後,經過教育的洗禮,心裡才裝得下別人的痛苦。的卻教育使我們進步,在經歷過那段痛苦的回憶時每個人都會很痛苦。但你會為你二十年前的災難而後悔嗎?悲傷可能會有,但內疚會有嗎?這個災難畢竟不是你造成的。一個人的品性似乎更為重要。

品性與教育

唐山大地震

當時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很悲傷,不過,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直到看到梁曉聲講的一個故事,似乎補全了一點東西。 越戰時,一個村莊被炸燬。一個小女孩身上著了火,正哭喊著往前跑。一名美國記者用相機拍下這個場景。梁曉聲說,當時這個美國記者有3種選擇:第一種,他顧不上拍照,趕緊過去把小女孩身上的火撲滅;第二種,他拍下照片後再趕緊過去滅火;第三種,他拍完照後,轉身就走,因為他要急著給報社發照片。

品性與教育

越戰

梁曉聲拿著這3種選項分別問了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在小學生那裡,毫無疑問都選擇了第一種,被火燒多疼啊!在中學生那裡,有選第一種的,也有選第二種的,因為拍下這張照片,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場戰爭的殘酷。在大學生那裡,有人開始為第三種情況辯護,認為職業素質是很重要的,既然你選擇了記者這個職業,就應該全身心地去拍更多更好的東西,並儘快把它發佈出去。

品性與教育

戰地記者

大學的時候,一個人的認知基本上確定下來了,按法律上來說已經算是“完全責任人”了,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品性也確定下來來了,後天的教育也基本完成了,這時的問題我們還能怨教育嗎?一個好的品性,在後天教育下,將會更美好。一個不好的品性,後天的教育也可能會是走上正道,但教育不是萬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