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貧窮」意識,我們要不要灌輸,看外國人怎麼做

我們絕大多數父母認為,再窮不能窮孩子,父母們會不惜花費大筆金錢,送孩子進最好的學校讀書,讓他們接受最“貴”的教育,上各種各樣的興趣培訓班。

而在方家庭教育。他們父母眼裡,即使再富裕,也要苦孩子,父母財產的多少和孩子是沒什麼關係的。父母是有錢人,不代表孩子是有錢人,孩子要用錢,同樣需要通過勞動來獲得。而孩子到了18歲時,就需要出門獨自尋求生存之路。

在澳大利亞居民嘴邊常掛的一句話。“孩子應當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即使在寒冷的冬季,絕大多數澳大利亞父母都不會給孩子穿羽絨服或者棉衣,至多給孩子穿一件絨衣禦寒。

那我們在孩子教育這塊,孩子的“貧窮”意識,我們要不要灌輸,看外國人怎麼做:

孩子的“貧窮”意識,我們要不要灌輸,看外國人怎麼做

珍妮是小11歲的小女孩,家在美國新澤西州,爸爸是律師,媽媽是醫生。珍妮家屬於高收入階層,但是她的父母卻一向對珍妮很吝嗇。

前些天,珍妮過生日,按說像他們這樣的家庭應該給女兒送一份精美的生日禮物。可是珍妮的父母並沒有這樣做,他們送給女兒的禮物居然是半輛自行車一一他們只給了珍妮一半買車的錢,並告訴她,其餘的錢要靠她自己來掙。

珍妮並沒有因為父母的吝嗇而有絲毫懊惱,而是積極地想起掙錢的辦法來。當她在院子裡轉悠的時候,一抬頭看到了鄰居家需要修剪的草坪,瞬間珍妮有了主意。

接下來的幾天裡,珍妮把周圍鄰居家的門敲了個遍,問他們需不需要修剪草坪。

鄰居們見這麼一個小姑娘主動要求幫自己修剪草坪,善意的鄰居們誰也沒拒絕珍妮的請求。

就這樣,珍妮承包了周圍鄰居們修剪草坪的任務,一次兩美元。珍妮雖然年齡不大,但把草坪修剪得一點也不遜於大人,很快她就得到了鄰居們的一致認可。

通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珍妮靠自己的勞動,終於湊齊了另外半輛自行車的費用。

當騎上新的自行車後,珍妮又開始去較遠一點的地方為鄰居修剪草坪了。因為她發,自己可以通過勞動賺取更多的零花錢,從而購買一些購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

在大多數中國父母看來,珍妮的父母著實有點“殘酷”:自己的寶貝女兒過生日,居然送“半輛自行車”,而且還讓10多歲的孩子自己辛辛苦苦去賺錢!

孩子的“貧窮”意識,我們要不要灌輸,看外國人怎麼做

再看看我們中國式教育的孩子:明宇的父母是軟件經銷商,前些年因為生意好,掙了不少錢,明宇也因些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可是去年,由於生意不好做,明宇的父母將財產損失得精光。就在這種情況下,明宇還像從前那樣,向父母要錢還是獅子大開口:“爸爸,現在人家和‘蘋果第五代’了,我現在還用‘第三代'呢。您給我5000塊錢,我要買個‘第四代’。”

爸爸既愁苦又無奈地說:“可是你的手機並不差呀,又沒壞,幹嗎非得換新的?”明宇卻說:"可是畢竟是過時了,讓我在同學們面前沒面子啊。”

聽兒子這麼說,明宇爸爸生氣了,強壓著怒火說道:“明宇,我們生意上出了問題,這你是知道的,現在還張口要這多錢買新手機,你難道不替我和你媽媽想想嗎?”

明宇卻不以為然,繼續說道:“我知道咱家最近沒錢,所以我沒說要最新的呀,只要5000塊錢還不行呀。再說,即使再窮,5000塊錢還是有的吧?反正我是要定了,你必須得給我買!”

所以,父母應該對孩子“狠一點”,再富也要“窮”孩子,拒絕他的不合理要求,在精神上錘鍊他。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認識到父母掙錢的不,才會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長大後也更容易為了獲取財富而辛勤地努力

孩子的“貧窮”意識,我們要不要灌輸,看外國人怎麼做

從這一點來看,中國父母的確應該向國外父母們學習,不要無限制地給孩子物質財富,那樣只會讓孩子從小成為物質的奴隸,成為依賴家長的寄生蟲。

孩子的“貧窮”意識,我們要不要灌輸,看外國人怎麼做,我們清楚從小對孩子灌輸“貧窮”意識,鼓勵他如何掙錢,教會他如何花錢,孩子長大了,才會知道為了獲得財富而辛勤地努力。只有“再富也要窮孩子”,才能培養出有擔當精神、適應激烈競爭的孩子,也只有這樣的孩子,才能憑藉自已的能力創造出一番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